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安徽中考 > 安庆中考 > 安庆中考试题

2016安徽安庆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必做试题

编辑:

2015-12-23

10.D

【解析】

试题分析:A、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 B、硫酸铜溶于水,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 C、浓硫酸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 D、大豆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错误;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能形成溶液的是,故选D

考点:溶液的组成特征

11.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小,所以会有固体析出,即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变小,所以溶液的质量也变小;由于温度又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以溶解度不变,由于有固体剩余,所以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选D

考点: 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

12.D

【解析】

试题分析: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为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故将这两种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氢氧化钠全部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不能全部溶解的是氢氧化钙,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 B、氯化铁溶解在水中,形成黄色溶液;NaCl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钾和硝酸铵均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均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将这两种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现象学最相似,故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酸碱盐的溶解性;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13.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硝酸钾部分溶解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选项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20g的硝酸钾部分溶解,股溶液的质量小于120g;故选C

考点:有关溶液的计算

14.(1)放出 吸收 (2)放出 吸收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实验①、③数据可知:Na2CO3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即Na2CO3溶解时可放出热量。NaHC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即NaHCO3溶解时可吸收热量。

(2)根据t2>t1 可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根据t4

考点:数据分析、物质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

15.(1)1.8g (2)t1 (3)降温结晶

【解析】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溶质NaCl的质量=200g×0.9%=1.8g

(2)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交点表示的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故由图可知, 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3)从图中可看出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大,故要结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6.(1)50g(若未写“g”不得分) (2)20 (3)丙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1)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2)t2℃时,将 50 克甲物质加入到 100 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125×100%=20%;(3)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3℃降至 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丙物质,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考点:溶解度曲线

17. (1)36;(2)< .(3)蒸发结晶.(4)变浑浊.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一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将氯化钠、硝酸钾固体各40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其中NaCl得到饱和溶液;另一种物质的溶液中再加入45.5g该溶质,溶液恰好饱和;若将温度都降到20℃,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仍然是饱和溶液,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因此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可采用先蒸发结晶再过滤的物理方法.(4)由图二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能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18.(1)吸附 (2) 3 2H2O 2H2↑+O2↑

(3)450 (4) < c

【解析】

试题分析:(1)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沉淀包括静止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时水中要加明矾,作用是明矾溶于水形成 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过滤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过滤只除去了难溶性物质,要用活性炭吸附水的颜色和异味;

(2)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 ,质量比为4:32=1:8 ;

(3)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那么300g×25%=10%X,X=750g,加水的质量=750g-300g=450g;

(4)根据试管中固体的溶解情况可知,A中有固体剩余,B中固体完全溶解,即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那么20℃< t℃;要使A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那么降温或升温或加大量的水使它变成不饱和溶液。

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溶解度曲线

19.40g 不饱 和 降温或加溶剂 <

【解析】(1)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根据溶解度为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 所以若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则能够全部溶解,且还不饱和,所以此时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从溶解度 曲线可以得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向其中加入水或是降低温度;

(4)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更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可以知道甲析出的晶体更多,乙没有固体析出,故甲溶液的质量要小于乙溶液的质量;

这篇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必做试题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

2016年中考政治考点辅导:维护权利

2016年中考政治一轮专题训练: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