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jixia
2016-08-20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17中考语文考前强化训练,供大家参考。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舟抒怀,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慨。
(6)《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7)今年5月的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不畏困难,以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样的雄心,奋力拼搏,终获冠军,重登亚洲之巅。
解析 本题是对名句默写能力的考查。第(1)~(4)句是直接默写,只要根据上下句的提示,不难写出相对应的名句;第(5)~(7)句是理解类默写,解答时一定要根据题干中的相关提示回答。如第(5)句中的“借舟抒怀”;第(6)句中的“以泪代语”;第(7)句中的“杜甫那样的雄心”等,都是重点提示语。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登高望远,美景尽收,胸襟开阔,心灵敞亮。杜甫说得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五月,梅子黄了,江南的雨季来了,田野的歌声也响起来了,赵师秀将这种美丽诗化成这样的句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 本题考查课内古诗文名句的背诵积累。前五题为识记类默写,根据平时记忆,补出空缺的部分即可,注意“悠、莺、梢、鹂、清涟”等字易错,(6)(7)题为理解类默写,要注意题目相关的要求,第(6)题中的关键词是“登高望远”;第(7)题中的关键词是“梅子黄了”“田野的歌声”。
3.(2015·湖州)古诗文名句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5)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要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兵火断乡信的悲剧重演。(填写杜甫《春望》中连续的两句)
(6)三年的初中时光已悄然过去,分别在即,请你用励志的古诗名句与同学共勉。(填写连续的两句)
示例: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本题考查课内古诗文名句的记忆积累。前四句为识记类默写,注意“蜡炬、溪、舴艋、弘毅”等易错字的写法;第(5)题为理解类默写,注意关键的信息——“兵火断乡信”;第(6)题为开放性默写,只要体现“励志”的古诗词名句均可。
4.默写。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正如《论语》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人有品,花亦有德。请写出一句赞颂花的品德的古诗文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1)(2)两题都是直接默写,难度不大。第(3)题要抓住“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思考。第(4)题根据“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去选择有关句子。第(5)题是开放性试题,扣住“花的品德”选择适当的古诗文名句即可。
5.古诗文默写及赏析。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关雎》)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花虽无语,但人有情。请写出于花中领略人性的连续的两句古诗文。
示例: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积累。(1)~(3)题是直接默写,根据上下文提示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根据“长期以来贫困生活”分析。第(5)题为开放性默写,只要写出与体现花与人性的关系的句子即可。
标签:梧州中考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