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河北中考 > 沧州中考 > 沧州中考试题

2017沧州中考语文考前强化训练:主题的归纳和理解

编辑:

2016-12-13

(选自《到庄稼地里转转》,有改动)

1.本文描绘了庄稼乡村的四季图,请你为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标题。

春:花开溪香 夏:麦黄蛙鸣

秋:粮食丰收 冬:雪野孕绿

解析 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注意先根据季节找到相应的语段——春②③④段,夏⑤⑥⑦⑧段,秋第⑨段,然后抓住相应的主要景物及特点,加以提炼。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1)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寂,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

“弹出”与前文的“突然”呼应,写出了蛙声打破寂静时的速度与力量,表现作者对蛙声带来的田园音乐的喜爱与赞美。

(2)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一直绿到天涯。

“一片又一片”,与前面的“窜”字相呼应,写出了麦苗一片接一片迅速长出来的动感,表现出作者的赞叹和惊喜。(答出其中的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运用的赏析能力。分析时应注意从词义、修辞、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着眼思考,力求作答全面。

课时讲解题型

3.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篇幅来写家乡的那条小河?

小河是乡村优美自然风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但滋润了庄稼,而且养育了庄稼人(也给了乡村女孩儿一股灵秀之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作品思想感情的分析能力。站在全文中心的角度去思考,对家乡的热爱、赞美是主基调。

课时讲解题型

4.第⑩段写道:“乡村,是庄稼的乡村。”请阅读全文,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本题分层赋分

第一层:只关注文章语句表象,思维单一肤浅。(1分)示例一:在乡村一年四季都有庄稼,所以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示例二:庄稼是乡村的血液和灵魂,所以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第二层:思维不全面,但思考较深入,表述较有条理。(2分)示例三:庄稼无时不在,一年四季庄稼都是乡村的主宰和标志,轮回不息的庄稼构成了乡村的不同画卷,没有了庄稼,乡村便不成其为乡村,所以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示例四:庄稼养育了乡村后代并使之生生不息,是庄稼人得以生存、繁衍、发展的物质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第三层:思维较全面,思考较深入,表述有条理。(3分)示例五:庄稼的不停轮回,不仅构成了乡村一年四季的风景,也养育了乡村所有的后代并使之生生不息,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庄稼都是乡村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他对庄稼的热爱、赞颂,以及对乡村的热爱和赞美。

第四层:思维全面,有深度,提升到抽象拓展的层次,表述简明。(4分)示例六:庄稼是乡村自然景观的主宰,它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庄稼是乡村后代得以生存、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没有庄稼便没有自然和人类的乡村。庄稼质朴而大美,作者眼中的庄稼人与它相似,因此作者对庄稼无比感恩,尽情礼赞。他对乡村的认同、赞美均源于此,其乡村情结亦于此,所以说,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把握能力。分析时应结合内容、感情、思想多方思考,作答时一定要全面细致,并且能够联系文本内容予以具体阐释。

三、(2015·温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寻 找

马 德

①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

②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

③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

④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

⑤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羊们正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胸地往家走。1,2,3,4,5,6,不对,少一只。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

⑥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我看看啊,不多。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永远这么利索。

⑦三姑父,你家羊多不?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

⑧我有些沮丧。

⑨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我就纳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⑩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不知道,你自己去看!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

⑪看就看。我一进她家羊圈,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我一把把它拽住,狠狠地骂了一句。它“咩”地低号了一声,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也难怪,那只老羊是它妈妈,年初,父亲把它从李神七那里买过来,都七八个月了,它还是不认我家家门。

⑫它只认妈妈。

⑬把羊赶回家,把圈门扎好。父亲回来了。父亲说,赶紧,咱家的骡子没回来,得去找。你去芦草沟,我去黑山子。

⑭我的心突突突,骤然间狂跳不已。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一边骂,我一边狂奔,看着即将暮色四合的山野,我急得都快哭了。

⑮雨后的芦草沟水汽湿重,我一边瞪大眼睛往四下里寻觅,一边张开耳孔,极细致地听。我家的骡子爱打响鼻,如果它看到我来了,或许会友好地暗示一下子。但是,没有。巨大的寂静,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⑯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我朝空空的山谷喊了一嗓子,我也不知道是想喊我家的骡子,还是想壮壮胆子,但回响传来,声调古怪而尖利,仿佛有另一个什么可怕的东西朝我喊了一嗓子,我有点害怕。不找了,活该它!我三步并作两步开始从沟岔里往出退,起先是大步流星,后来干脆变成了跑。窸窸窣窣的声响里,仿佛有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

⑰我一口气跑回家里。院子里,母亲在喂猪,父亲就着灯光,在磨镰刀。我拖着哭腔,战战兢兢地向父亲禀告:没有,芦草沟我都找遍了,就是没看见咱家的骡子。我咬紧牙关,撒了个谎。父亲头也没抬,只简单回了一句:哦,你说骡子啊,它早自个儿回来了,饭在炕上,你去吃吧。

⑱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之后,母亲出来进去,一趟一趟地为猪添食,把一面锅刮得咣当乱响。父亲则依旧埋着头,嚯——嚯——节奏铿锵地磨着他的镰刀。

⑲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

⑳直到现在,我在梦境里,依旧在不停地寻找着。不是我家少了只羊,就是骡子跑得没了踪影。有时候,内容会稍稍变换到高考上,同学们倏忽间都进了考场,而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考场;或者,答着答着,突然没了笔,怎么找也找不着。然后,画面一转,又回到了村庄里,李神七的媳妇走出家门,面色凝重地对我说,我没见你家的羊。

21(○)那,我家的羊呢?我家的羊在哪里?我一急,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3期,有删改)

课时讲解题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 文章主要写“我”寻找羊和骡子的事情。

B. 找骡子时,“我”没找遍芦草沟就回来了。

C. 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

D. “我”的寻找从现实延伸到梦境里。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辨析能力。回到原文,找到相应情节,加以对照,辨析正误。C项“我”家的羊在李神七家找到。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一连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没回来、“我”要去寻找是经常的事,表现了“我”着急、抱怨、无奈的心理。

(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咕咚一声”和“掉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天色瞬间变黑,表现了“我”在黑夜中仍找不到骡子的恐慌。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加点词语的妙处,在于它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当时的心理,分析时应结合语境,具体品味。

课时讲解题型

3.第⑱⑲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父母虽在家里,可是无暇顾及“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而此时的“我”“气喘吁吁”,惊魂未定,急需得到安抚。这样写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我”的无助和孤独,强调“寻找”给“我”带来难以磨灭的印象。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这是文中“我”内心的一种反映,应联系语境,结合当时“我”恐慌而无助的心态来加以分析。

课时讲解题型

4.本文中的“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了“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

略。

解析 本题考查作品思想的比较赏析能力。本文中的“寻找”实际上是艰难繁重的生活在孩子内心的一种投射,《孤独之旅》《小王子》也是人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出现的一种心理反射现象。

四、(2014·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木瓜树的选择

林清玄

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

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度呢?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

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的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

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后果实累累的情景。

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

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

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茶,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

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吸毒者。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

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吸毒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不要说是吸毒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浮浪者”不是“吸毒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吸毒者吸食有形的毒,受毒品所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毒,受颓废所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

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有一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之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可能。

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困的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善美的花园而投生此世。

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1.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对木瓜树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

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依靠烂泥和污水生活;在花园里,木瓜树拥有向阳的角落和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与茶花和杜鹃花为伴。

木瓜树命运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长得翠绿而挺拔;在花园里,木瓜树去完全地枯萎了。

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惊奇→同情→怅然→疑惑。

解析 本题要求概括三个“变化”。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从第一段和第五、六两段中很容易找到答案。木瓜树命运的变化也比较好找,第四段木瓜树“长得翠绿而挺拔”,第七段“完全地枯萎了”。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几乎贯穿于全篇,可以顺着文章记叙的顺序,提取描述作者态度变化的词语,如看到木瓜树在烂泥里生长得很好,“我”感到“惊奇”;想到它可能被冲走,起了“恻隐之心”;移植后木瓜树竟然死了,“我”内心里感到无比的“怅然”;看着满院繁盛的花木,“我”不禁感到“疑惑”。

2.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如何刻画出吸毒者的生存状态的。

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弓曲”一词通过描写吸毒者的形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他们颓废的生活状态。“迷离”一词通过描写吸毒者的眼神,刻画出了他们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和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精神状态。

解析 题干提示了答题的思路,即加点词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了吸毒者怎样的生存状态。按照这样的思路,联系上下文分析即可。

课时讲解题型

3.文中写道:“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你认为恐惧提升的人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恐惧提升的人心中没有目标,摆脱不了各种物质的诱惑和恶习的困扰,精神甘于堕落,放弃了心灵之路,不期待光明的未来。

解析 回答“你认为……”这类题目容易犯凭空臆断的错误,答题时一定要弄清楚命题者的意图,紧密联系文章,尽量从文章中寻找答案。上文中提到的“吸毒者”和“浮浪者”就是“恐惧提升”的人,他们的选择就代表着“恐惧提升的人的选择”,即本题的答案。

课时讲解题型

4.结合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①要树立美好的理想,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可以实现理想。②万一理想实现不了,至少要保持一颗追求上进的心,不能自暴自弃。

解析 理解几个关键词句的比喻义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文中“美丽的花园”指美好的理想、对真善美的生活追求;“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指即使梦想实现不了,也不能自暴自弃,至少要保持一颗追求上进的心。

这篇中考语文考前强化训练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备考辅导:课文预读两步法 

中考语文备考:把握高频考点 注意复习策略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