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11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3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6.(2012•铜仁市)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仪器a、b的名称是a 长颈漏斗 、b 集气瓶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将装置A和C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 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常温下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
解答: 解:(1)长颈漏斗和集气瓶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集气瓶 (2)在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B CaCO3+2HCl=CaCl2+H2O+CO2↑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配平即可;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故答案为: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7.(2012•铜仁市)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 Ca(OH)2 (填化学式). (2)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红色 . I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 I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c .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2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主要操作步骤: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 、 过滤 ,化学方程式: CuCl2+Fe=FeCl2+Cu .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分析; (2)Ⅰ.根据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分析; Ⅱ.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分析; III.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3)根据铁能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发生置换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改良此土壤的酸性,一般加入熟石灰,故填:Ca(OH)2; (2)Ⅰ.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所以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故填:红色; Ⅱ.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III.氢氧化钠与盐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a.Na2CO3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a错误; b.HCl是酸,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FeCl3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c正确; d.Ba(NO)2和氢氧化钠不能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3)因为铁能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发生置换反应,所以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可以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掉固体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Fe=FeCl2+Cu,故答案为: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CuCl2+Fe=FeCl2+Cu;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盐的性质及利用性质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是常见习题,考查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尤其注意在除杂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五、计算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8.(2012•铜仁市)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Cl的质量为3.65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0 40.0 60.0 80.0 1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0 0.00 2.45 4.90 4.9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最终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 4.9 g,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 8 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图表中信息可知沉淀质量不再增加的质量就是最后的沉淀总质量;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出硫酸铜的质量; (2)根据氯化氢的质量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沉淀的质量算出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将二者加在一块,除以10%即可.
解答: 解:(1)根据图表中数据可知生成4.9g沉淀不再反应了,说明最多生成4.9g沉淀;设要生成4.9g沉淀需要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则: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98
X Y 4.9g
根据: 解得X=8g,根据: 解得Y=4g
(2)设与氯化氢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Z则: HCl+NaOH═NaCl+H2O
36.5 40
3.65g Z 根据: 解得Z=4g,所以 氢氧化钠的质量总和为4g+4g=8g,所以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 =80g 故答案为:(1)4.9;8;(2)80g.
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忽略氢氧化钠有两部分,根据沉淀算出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根据氯化氢算出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
七、简答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9.(2012•铜仁市)仔细分析下表中所列物质的各种参数,请写出你从表中发现的三条规律或信息:
金属 密 度 (103kg/m3) 熔 点 (℃) 导热性能 1表示最强 9表示最弱 导电性能 1表示最强 9表示最弱
铝 2.7 660 4 4
铜 8.9 1083 2 2
金 19.3 1063 3 3
铅 11.3 327 9 9
镍 8.9 1453 7 6
银 10.5 961 1 1
(1)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 不同物质熔点一般不同; ;(3) 不同物质熔点一般不同; .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认真观察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很多规律或信息: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熔点一般不同;导电性越强的物质一般导热性也越强;表中物质银的导电性能最好等.
解答: 解:通过比较各物质的密度得出: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通过对比各物质的熔点得出:不同物质熔点一般不同;通过比较各物质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得出:导电性越强的物质一般导热性也越强,表中物质银的导电性能最好等. 故答为:(1)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2)不同物质熔点一般不同;(3)不同物质熔点一般不同;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解题的能力.
总结: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小编带来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复习好本门功课,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本文的还阅读了:
标签:中考化学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