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化学 > 中考化学模拟题

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

编辑:sx_zhaoyl

2015-06-09

由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提供,是根据中考学整理的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因此老师及家长请认真阅读,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4大庆)化学物质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保障食品安全,应杜绝使用食品添加剂

B. 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但近地面过量的臭氧则对人体有害

C. 石油分馏出的成分可以可以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

D.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善用 金属材料和制品,更要有计划地开采金属资源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金属资源的保护;氧元素组成的单质;石油加工的产物.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而不是杜绝进行解答;

B、根据臭氧的作用进行解答;

C、根据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进行解答;

D、根据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而不是杜绝使用,故A错误;

B、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但近地面过量的臭氧则对人体有害,故B正确;

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故C正确;

D、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善用金属材料和制品,更要有计划地开采金属资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醇、黄曲霉素等)、六大营养素与微量元素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2分)(2014•大庆)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C. 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有离子构成的

D. 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碳原子构成的物质的种类分析;

B、根据构成原子的粒子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

D、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特点分析.

解答: 解: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仅有碳原子构成.故A错误;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电子.有的原子中不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故B错误;

C、HCl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D、Cl﹣的离子结构示意是 .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微粒的知识,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应加强微粒知识的学习.

3.(2分)(2014•大庆)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碘升华 B. 火药爆炸 C. 水的蒸馏 D. 酒精溶于水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碘升华过程中只是碘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药爆炸化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水的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溶于水过程中只是溶解形成了溶液,没有新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2分)(2014•大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

给液体加热 C.

向试管中加固体 D.

取用固体药品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2014•大庆)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 50g B. 10g C. 100g D. 40g

考点: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20%=(x+50g)×10% x=50g.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0%=10g.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6.(2分)(2014•大庆)已知FeCl3与CuCl2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测定并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条件包括:①实验温度;②H2O2的浓度;③催化剂质量;④FeCl3与CuCl2的颗粒大小(  )

A. ①② B. ②③ C. 全部 D. ①②④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就可以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探究FeCl3与CuCl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是,必须保持其他 的条件相同解答.

解答: 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用相同的催化剂,但温度不同,所以反应速率不同是由温度不同导致的,所以可以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同样在探究FeCl3与CuCl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是,必须保持其他的条件相同,如:①实验温度;②H2O2的浓度;③催化剂质量;④FeCl3与CuCl2的颗粒大小.

答案:C

点评: 本题通过保持其他外界条件一致而改变一个条件来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7.(2014大庆)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解释均正确的是(  )

A. 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可以减少SO2气体的排放

B.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等

C. 电池可分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只能使用两次

D.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乳化功能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很多生活经验皆与化学化学知识相关.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生石灰反应,从而减少 SO2气体的排放;大气污染物除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以外,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二次电池是充电电池,可连续充电多次使用;汽油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但不具有乳化功能.

解答: 解:

A、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生石灰反应,从而减少SO2气体的排放;故A正确;

B、大气污染物除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以外,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故B错误;

C、二次电池是充电电池,可连续充电多次使用;故C错误;

D、汽油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但不具有乳化功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际当中,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生产实际问题,此类型的考题是近几年中考常出现的题型.掌握基础知识,学会知识迁移应用,便能轻松解题.

8.(2014大庆)下列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小苏打能和胃酸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了醋酸能和水垢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使控制中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形成降雨,干冰易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和酸性物质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