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8-20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按上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 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_____;铜锈由_____元素组成;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 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实验1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______。
(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______。
实验2
______。
实验3
______。
实验4
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4.(3分)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TiCl4 + 2Mg ==== Ti + 2MgCl2。若要制得24 g 钛,请计算需要镁的质量。
35.(3分)某实验小组用28 g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8.4 g。实验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 g。
请计算:
(1)制取的氧气质量为 g。
(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
(3)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每小题1分,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D A D C A B C A B C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C A B C B D 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29分。)
26.(6分)
(1)金属 11 (2)钠离子和氯离子 蒸发溶剂
(3)① BC ②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7.(6分)
(1)吸附 (2)肥皂水
(3)CaO + H2O == Ca(OH)2 (4)H2 2H2 O 直流电 2H2↑+ O¬2↑
(5)880
28.(5分)
(1)4 (2)7:8 + 2
(3)③ (4)2:3
29.(7分)
(1)天然气
(2)铝 AB
(3)①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② 除去Ca(OH)2 ③ ABC(2分)
30.(5分)
(1)2H2 + O2 点燃 2H2O
(2)H2O、H2O2或H2O2、H2O
(3)碳和氧
(4)2H2 + CO2 催化剂 CH4 + O2 CH4 + 2O2 点燃 2H2O + CO2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31.(6分)
(1)集气瓶
(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B D
(3)A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本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2.(6分)
(1)C + O2 点燃 CO2
(2)研究燃烧需要氧气 研究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证明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紫色石蕊溶液
(4)防止C中液体倒吸入装置A中
33.(8分)
探究活动一:
CO2、H2O、CuO Cu、C、H、O CO2 + Ca(OH)2 == CaCO3↓+ H2O
探究活动二:
实验2:在有O2和H2O、无CO2 的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实验3:在有CO2和H2O、无O2的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实验4:与O2、CO2和H2O同时接触
(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和CO2
(2)按实验4内容重复操作后,再通入一定量的CO2排出部分空气,塞紧胶塞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4.(3分)【解】设需要镁的质量为x。
TiCl4 + 2Mg ===== Ti + 2MgCl2
2×24 48
x 24 g
x = 24 g
答:需要镁的质量为24 g。
35.(3分)
(1)9.6
【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2KClO3 2KCl + 3O2↑
245 149 96
x y 9.6 g
x = 24.5 g y = 14.9 g
(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8 g-24.5 g = 3.5 g
(3)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2017中考化学一轮专题试题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相关推荐
标签:中考化学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