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湖北中考 > 襄阳中考 > 襄阳中考化学

2011年襄阳中考化学复习指导建议

编辑:

2014-01-09

专题十、酸、碱、盐16~20

1.    指示剂、pH

2

08-5,09-21,10-14

2.    稀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及用途

2~4

08-12,09-14、19,10-9

3.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2~4

08-12、20,09-8,10-9、12、17

4.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4~6

08-13、16, 09-16,

10-16、19

5.    化肥的种类

2

08-14,09-16,10-14、16

综合题:制取、鉴别、除杂 、推断

4

08-12,  09-7、14、26,

10-14、15

专题十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 4~6

1.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2

08-25,09-9,10-27

2.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

08-15、25,09-6,10-4

3.化学与社会(安全、环保、节水、新能源)

2

08-1、15  ,09-1,

10-1、11、24

专题十二、化学计算10~12

1.    化学式计算

2-4

08-15、25, 09-10, 10-28

化学方程式计算  A.纯量   B.含杂

2

08-15,09-27,10-22(3)

2.    溶液计算

2

08-26,  09-23, 10-27

4. 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的综合计算

4

08-26,  09-28,  10-28

专题十三、化学实验 10~12

1.    仪器的识别

2

08-22,  09-24,  10-25

2.    基本操作:A.药品的取用

B.过滤、蒸发、检验气密性

2

08-6,  09-5、24,10-8

3.    三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取、检验(验满)

4

08-22,  09-24, 10-25

4.探究性实验或实验分析

2~4

08-23、24, 09-25,10-26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各个考点、各个知识点在中考中是怎样考的,考查形式有哪些?有哪些题型?举一例子:中考的一个必考点——辨析物质的变化,从天津市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可以看出:物质变化的考查均是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没有偏难的事例。象A.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金刚石 B.灯泡通电发光  C.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变色 D.食物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  E.潮解 F. 蛋白质变性等,对这些偏难的离学生生活稍远、高中还会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判断其变化不要过多复习,复习着重点是学生常见的生活中的变化,一定要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变化。因为辨析物质变化,属于送分的题目,不可能偏难。

[2008年]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冰雪融化                      D.瓷碗破碎

[2009年]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

C.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

[2010年]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酒精燃烧

C.玻璃破碎                      D.西瓜榨汁

又比如说:最后一道大计算题,它一定是往混合物中加酸(或加碱,只有07年是先加酸后加碱),生成气体或沉淀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我们心中有数以后针对练习就行了。

二、把握中考复习策略,在战术上胸有成竹。

1、总复习一定要有“三划”。从时间上做好规划、从复习内容上做好计划、从复习方法上做好策划。总复习决不是无计划地、漫无目的每天随意的一张篇子地对付每节课。总复习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教师是不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将教材思想转化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的总复习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更能提高教师们的能力和水平。试回想我们曾经教过的个别学生,当初学习新课时他的成绩不怎么靠前,可经过总复习后,他的成绩猛窜,原因是当初没懂的东西在总复习时弄懂了,弄会了。而且,就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经过总复习后他们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的程度普遍提高,可见总复习对于系统掌握知识多么重要!另外,对于年轻教师经过一轮总复习的教学后,才能熟练地掌握教材,才能知道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才能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经过一轮总复习的教学比没教过一轮的处于新手的自己强上一个层次。但关键是怎样使学生的复习更有效?怎样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自己的复习课的教学水平。

一般我们是两轮或三轮的复习。三月底结课到四月下旬的一模是第一轮模块复习,既然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那么这一轮复习主要是依托教材,但不重复教材。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以及诸位老师们的教学体会,我们总结出:总复习时要从整体上重新规划教材,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重新组合。把内容相近、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从大的知识块到小的知识点再到具体每节课的课题有计划地进行复习,把教材中分散的、片段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框架,这样版块复习是有效且是高效的复习。

中考复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常见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四大块。每一大块又包含若干个小块,如:可将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组合、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之间组合、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之间组合、将溶液的酸碱度、酸碱性与PH的关系以及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组合,将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整合,此外还有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酸、常见碱、常见盐分别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知识块,每个知识版块再设置多个模块,每节课以模块形式复习,针对性的训练。

基本概念和原理往往是学生在考试中的丢分点。复习时注重对重要概念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上进行反复咀嚼,仔细品味,抓住实质,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一些易混的概念,应联系学生易错易混淆的地方给出针对训练习题。仔细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在具体情境中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灵活运用比如,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这块知识点,相当一部分学生弄不清、出错率高。如:2010年中考第23题。试题编制巧妙,既来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是对教材第九单元《溶液》多个课题知识点的整合,恰到好处地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生对此题的答题情况考查了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法。从学生答题情况看此题反映出部分教师在新授课时没重视课本实验,没让学生真正理解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它们的关系,在复习阶段又采用就提做题的战术,没让学生真正领悟这些概念的内涵,以至于学生在知识理解上有所欠缺,答题不全面、不严谨、不规范。此题有引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实验探究过程,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的目的和导向。

那我们就针对他们弄不清的知识点溶含在问题情境之中加以训练:例:

(1)分别向盛有水的四个小烧杯中加入少许的硝酸钾、面粉、色拉油、牛奶,分别搅拌,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为什么?可见溶液的特征是                     。

(2)怎样判断烧杯里的硝酸钾的溶液是否饱和溶液?

(3)如果,烧杯中的液体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烧杯中的混合物是否是溶液?为什么?                           。烧杯中存在溶液吗?为什么?                                  。

(4)如果,烧杯中硝酸钾溶液不饱和,给溶液加热一小会儿,那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化?为什么?                      ,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

(5)如果,烧杯中硝酸钾溶液不饱和,将溶液蒸发,那么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化?为什么?                      ,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冷却到原温度时,溶液是否可能变饱和?为什么?                         。

(6) 如果使溶液变饱和不采用蒸发溶剂法,那么还可以利用①

②         方法使溶液变饱和?采取方法①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化?为什么?         。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采取方法②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化?为什么?                  。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

(7)如果,将烧杯加热,硝酸钾溶液底部的固体溶解消失,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化?为什么?                      。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40

0

t1

t2

t3

溶解度/g

温度/℃

①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        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④分别将t 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⑤若将含有少量乙的甲乙物质的混合物分离,可采取                 方法。

根据以上问题的解决,请归纳: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转化方法及其转化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其他版块的知识点复习也应这样,除根据各物质相互关系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外,还应注意运用这些化学知识解决与生活、生产和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在复习中应有意识地把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放到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这样,那些“只有做过的题目才能作答”的学生也能适应了,他才不会感到没见过的没做过的题有多难。

第二轮复习是从第一次模拟考试完毕到六月上旬,主要采取专题方式复习,在第二轮的复习中除进行必要的知识归纳,进一步完善各知识版块的结构外,主要是对一些常见题型进行专题归纳解析,探究规律,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例如:除杂题、鉴别题、判断题、推断题、质量守恒定律守恒题、溶液中离子共存题,坐标题、标签式的信息给予题、对图示、图表或数据的处理分析试题,综合性实验题、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性计算题、巧解巧算试题等。归纳分析各类题型的特点,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并围绕各种题型,有针对性地反复练习,从而达到开拓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能力。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思维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事实上,任何一门技术,不加以强化训练是掌握不到位的。这期间,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错题本,让学生好好分析分析,做错题是因为马虎错的还是因为知识没掌握错的,如果是因为知识没掌握而做错题,就让学生把这些错题抄在错题本上,以备日后再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

第三轮复习是查漏补缺,从六月中旬直到中考。

2精选习题,提升能力。对于试题的使用我建议:

(1)《初中化学总复习》要斟酌使用。它里面各个专题归纳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考点梳理非常好,利于咱们师生把中考要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里面的一些“实战演练”习题很有针对性。但也不要对《初中化学总复习》过于依恋,《初中化学总复习》里面的试题过于繁琐,甚至有些怪和难。比如:89页10题、90页6题、91页的7题都非常繁杂,104页6题那是生物知识、105页的8题B选项出圈,可以不做。

(2)对“课标”不做要求或对原教材已做降低要求的内容,不能往高处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讲要注重方法的讲解,解题策略的传授,不要为提高“效率”而简简单单的给出结论或答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切实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必须设法唤醒、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注重试题的设计

习题的设计是复习的关键之一,学生能力的提升靠的就是我们老师精选的或改编了的习题。学生通过做具有针对性的题才可以达到理解重点、解决难点、消灭疑点、查缺补漏、提高能力的目的,也就是达到复习的目的。而且,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靠的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会做题,把考卷里面的题都做对了,就说明学生把知识都学会了。

而选什么样的题,要达到什么样的复习目的,要根据课标来定。所以我们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分析中考试题,做到有的放矢。所选的题型可以是传统的题目,也可以是新颖的题。一般要按照由简入深,前面的习题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后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归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面对全体学生,先设计双基应用习题,再设计能力提高的题目,做到循序渐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其次要避免知识点单一,如果设置的习题知识点、类型相同,不仅浪费学生时间,更重要的降低复习效果。所以我们要精选习题作为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做到既减负又增效。

 

3、改变传统的课堂复习模式,使复习课有效率。

要进一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讲--练--讲”。 课上师生一起先细致归纳总结,总结的都是一些记忆性的概念、性质、规律、公式,或者讲解一种或几种“方法”,然后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讲解传授的“内容”、“方法”套用套解,被动接受。这样复习,原来会的学生早会了,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因为这种复习方法,学生的思维空间思维方向被教师牵引着,学生省略了思维的选择、判断思考过程,省略了“作题方法”被揭示的过程,学生没经过自己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当时懂,过后忘,听时会,做时错”的现象。在解答问题时,学生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化学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怎样才能提高化学复习课的质量,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学会会学,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变“讲--练--讲”为“练--讲--练”,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前针对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提前设计出几组训练题,将要复习的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溶于这些训练题中,学生先作这些经过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典型训练题,使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后,教师“借题发挥”,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借助这些题诱发引导学生自己讲解归纳教师想要总结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说思路、说方法、说原因,建构知识框架。不难看出,这种复习方式是:教师将化学知识的复习置于鲜活的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原理、物质性质,而是要注意书本上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中提炼出来书本上的概念原理、物质性质,然后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这样复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智力与能力同时得到训练与提高,得到巩固与深化,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凡能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的,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然后,及时反馈,再做训练,使学生做一题,学一法,通一类,举一反三。

要想课上的“练--讲--练” 充分有效扎实,关键在教师的备课充分。除了每一节课课前要复习哪些内容教师要心中有数外,备课时还要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预测到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

比如:关于酸碱盐性质的一节复习课(见附页)

4、面向全体,心中有每一个学生

(1)心中有每一个学生,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摸清他们答题的不足,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克服不足。学生答题的不足我已在2010年暑假8月9日在宝坻六中召开的《2010年中考阅卷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会上详细的举例说明过了,我在这里就不再细说。学生答题的不足是①审题不仔细,读题不仔细,缺乏思维的严密性,顾此失彼。如:19.(2)固体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稀盐酸学生看成稀硫酸。②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表现为不能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答题,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要点阐述,答不出关键点,答不到位。比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学生答得五花八门。③计算能力较差。简单的化学计算,题目不难,有些考生却在计算过程中把相对分子质量或最后结果算错;有些考生解题过程不规范;还有少数考生不会做计算题。④实验基本技能差。表现在不能正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不能准确表述理由。⑤答题不规范。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隐含在图示或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问题,活性“炭” 写成活性“碳”, 二氧化“碳” 写成活性“炭”;纯碱的化学式写成NaCO3。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平时的训练中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规范他们的语言叙述、书写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行为。尤其,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从自己做起,使用规范的化学语言、书写规范的化学用语、规范做题格式、步骤,不该简化的不要简化。

(2)心中有每一个学生就是不落下学困生。对于化学成绩低不爱学习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要丢下他们不管。一个老师教学水平、教学成绩的好坏不是班里的尖子生决定了,几个尖子生得九十九、一百分不代表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关键的是要把学困生的成绩抓上去,平均成绩、平均分才代表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要让学困生也学点、也干点,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两极分化,高分很高、低分过低。我把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了,把两本书上的化学方程式也汇总了,上传到初中化学学科网页上去了,请大家下载复印,每天给那些学困生留点任务,让他们每天背记一段内容,每天查查他们,老师查、组长查、同桌查都可以。时间长了,他们就记住一些化学知识了。但不要一下子全发给他们,他们会望而生畏、望而却步的。还有,当他们有进步时一定记着要及时鼓励、及时表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跟着学,你教的班级成绩肯定会上去的。

总之,复习过程是对知识的深化、延伸、提炼和升华,不应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关键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只要教师科学组织、科学训练,总复习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到时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落实在笔尖上,写在中考试卷上。

总结:襄阳中考化学复习指导建议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本门课程,更多精彩学习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