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4-09
B、B点的pH=7,显中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消失,酚酞试液变为无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点的pH=7,显中性,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消失,酚酞试液变为无色,是通过证明碱溶液的消失来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类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如下类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时使用玻璃棒起到引流作用;结晶时使用玻璃棒也起到引流作用
B.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的铁锈也耐腐蚀
D. 稀盐酸中能解离出氢离子;硫酸溶液中也能解离出氢离子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
C、根据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的铁锈疏松多孔解答;
D、根据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此性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流到漏斗以外,结晶时使用玻璃棒是搅拌和转移固体,故错;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错;
C、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耐腐蚀,故错;
D、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对.
答案: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金属的锈蚀和酸的通性,题目难度不大,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0.(2分)近年来木糖醇作为新型甜味剂正在悄悄地代替蔗糖进入生活,能有效防止龋齿.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60g
C. 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
D. 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C、据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D、据该温度下木糖醇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由图可知: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B、2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60g,正确;
C、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正确;
D、5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8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木糖醇的质量大于80g,所以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明确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能 灵活应用解答相关问题.
标签:南京中考化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