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1-22
2、德育工作与创新
2003年3月,附中成立了新一轮“赣南师院附中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赣南师院附中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家长管理学校委员会”,由学校政教处负责开办家长学校。
学校制定并实施了《赣南师院附中班务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细则》。从学生礼仪、纪律、卫生等方面制订详尽而科学的考核依据、奖惩的项目及标准。做到客观、公平、公开、公正评价学生,增强了学生严于纪律,勤奋好学,热爱集体的意识。班务工作考核等级与班主任津贴直接挂钩,积极提倡良性竞争,对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4年—2007年,学校对“两个量化”在实践中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制定了《赣南师院附中(班务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综合评价工作机制》和《赣南师院附中(班务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检查评价表》,把粗线条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各项量化指标、检查内容分的细,落实到相关部门,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每次检查给予全校公布、检查、督促,责其改正。
2003年学校与赣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四大队建立了警民共建安全校园,2007年学校与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建立了警民共建交通安全校园,并聘请了江西明理律师事务所郭莲辉同志为学校常年法律顾问,水西派出所谢敏同志为附中北园校外法制副校长。学校政教处编印了《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校本读本,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学生安全防范技能。
学校自2002年起举办了八届艺术节,举办了科学作品展览、国防教育、环境保护日、绿化校园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校多次获市、省、国家级奖。
3、教学管理与教科研
2002年,附中创立了第一个“小班制研究性学习实验班”的教学课题研究实验班,突破一点带动全局,为附中铸造品牌创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学校各年级完成了实验班、AA班、A班、B班分班管理和分层教学实验体系,至今管理上得到进一步完善,走向成熟。在教学实验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获得了成功,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2004年,学校制定了《赣南师院附中教学管理条例》和《教学常规及评估奖惩条例》。2007年学校根据前几年的实践及附中的发展需要又制订了《附中教学常规量化考核办法》和《附中教学过程与终端量化评估条例》,对教学过程和终端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并由教务处组织每周定年级、分学科,定期分批进行检查、评估、公布、促改、提高。
自2002年至今,附中对小考、中考、高考制定了《毕业班目标管理奖惩条例》,根据条例及要求,各毕业年级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做到“目标到学生,责任到老师”的运行机制。
4、人事管理与改革
附中于2002年9月—2003年7月完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聘任工作。通过层层考察和校长聘任,附中建立了一支思想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管理水平高、团结、和谐、严谨、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在多年的教学、建设、协调等工作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培训、提高,累显威力,为打造附中品牌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3月附中制定并实施了《赣南师院附中人事聘用改革方案》、《赣南师院附中全员聘任实施方案》。有效的实行了“三级”聘任的科学管理机制,全面地调动了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在以后几年的实践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并建立了附中人事聘用改革的长效机制,对赣州市各学校的人事改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附中制定了《师院附中招聘教师方案》及《具体实施步骤》,通过“三试”(即考试、面试、试教)过关,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附中引进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在第一线挑重担。大部分新招聘的教师都担任了实验班课题研究组成员,工作非常出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人事分配采用因事设岗,因岗聘人,双向选择,合理配置,构成整体优秀,实施了优者多劳,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那种人浮于事,劳逸不均,结构不合理等弊端。
二、队伍建设
附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为核心,以梯队建设和优化队伍结构为重点,实施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战略,积极培养和引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构建了一支思想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教学水平精,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他们敬业爱校,团结进取,恪尽职守,淡泊明志,爱生如子,甘为人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和广泛赞誉。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2003年学校制定了《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管理规定》、《赣南师院附中新教师上岗培训条例》、《全员聘任制》。从2003年起,由教务处按照《赣南师院附中教学管理条例》、《附中教学常规量化评估条例》、《附中考试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实施每周检查、评估、公示、督促整改。
2、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通过“青蓝工程”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学校坚持①上级继续教育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②学校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③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④学习、研究与应用相结合。⑤结果与聘任相结合。有目标、分层次组织教师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有专长、结构合理、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发挥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发展和成长的条件。学校现有省市区学科带头人6人,市以上骨干教师9人,至2007年,附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含在读)13人,比例3.5%;本科学历127人,比例74.3%;专科学历28人,比例16.0%。有高级教师58人,比例25.7%;中级教师72人,比例41.1%;初级教师55人,比例32.2%。近年来,附中为市教研室输送了数学、物理、历史学科教研员3人,为赣南师院输送教师9人。2006年学校派出邹华仙副校长到英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2005年聘请江西师大附中各学科名师来校讲学,聘请外籍教师2人到附中做指导教师。
3、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学科的梯队建设,科学引进人才,采用“三试”(考试、试教、面试),从全省招聘引进人才,招聘优秀教师:2003年22人,2004年19人,2005年17人,2006年7人。全校45岁以下教师132人,比例77.2%。由于把关严格,调入教师都在第一线挑重担,成为教学上的顶梁柱。
4、加强科研工作,突出“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2004年学校制定了《赣南师院附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细则》,明确任务,加强管理,努力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至2007年底,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国家级2个,省级课题22个,市级课题7个,其中,已办理验收结题的有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2个。2007年有20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有2篇在市级杂志上发表。教师论文在省级获奖有8人次,市级获奖23人次。教师参加竞赛获奖:国家级1人次,省级2人次,市级12人次。教师主编论著或教学资料24本,辅导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科文化、文体比赛中获奖国家级3人次,省级1人次,市级24人次。2008年3月学校成立招生科研处。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讲师德、树形象,比奉献,创一流”活动,2001年学校制定了《赣南师院附中关于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一是定期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系列学习,提高教职工以法治教,文明执教意识,坚决杜绝“三乱”现象。二是加强管理,采用环境渗诱,典型引路,学生评价与反馈等途径,提高德育效果。三是强化自身修养,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强化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四是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榜样和楷模。附中有一支坚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才育人,师德高尚,敬业爱生,和谐合作,潜心钻研,科学育人的教师队伍。至2007年底,被评为区以上的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有12人。
(二)特色办学,创教育品牌
附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文化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稳定和谐,开拓创新,稳步发展,质量突破”上下功夫,形成卓有成效的学校管理体系和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实现教育理论、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打造教育品牌,把附中办成赣州市一流、全省闻名的优质高中。
普通高中的生命力在于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特色办学,质量立校,2002年底,附中由一个校区增为两个校区,即赣南师院附中南园和北园,在办学理念上,实行“一校两制”。制定了《赣南师院附中校本特色规划》,针对不同学生基础状况,实行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创办南园实验班和北园音、体、美、信息技术特长班,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附中南园为“英才+特长”的教学模式,走精英教育之路。附中实验班在新任校长张敏生的亲自领导下2002年开始创办。实验班的目标高:培养名牌大学高层次人才,冲刺目标锁定在清华、北大。条件好:专用新教室、新设备,宿舍、餐厅专用,还有各种奖励,任课教师是从全校挑选最优秀的教师担任实验班的教学。“小、精、高”特点:每个班严格控制在30人以内。生源选拔精而严,宁缺勿滥,采取“小班研究性学习”,类似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全天候封闭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点面过关与深化拓宽相结合,扬长补短与学科综合相结合。讲练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实战演示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师生双边互动小班制研究性学习方法。实验班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明显。开始创办的第一届即2003届,只招收了6名实验班(历)学生,高考5人上重点线;2004届招收22名实验班(历)学生,附中高考19人上重点;刘运鹏以总分679分夺得全市20所普通中学理科第一。2005届招收35名实验班(历)学生,附中高考28人上重点,罗思杰、张薇录取北大,罗思杰以总分678分成为赣州市理科状元,全省排名第四。2006届,招收38名实验班(历)学生,600分以上9人,附中高考40人上重点,罗米拉以总分639分为赣州市文科第2名,全省排名十二,录取北大。2007届招收33名实验班(历)学生,600分以上17人,附中高考24人上重点,谢龙同学以669分为赣州市理科状元,录取北大,罗旭662分为赣州市理科第3名,录取复旦大学,硕博连读.2008届招收23名实验班(历)学生,600分以上4人,附中高考27人上重点,杨和敏同学以理科631分,录取北大,
从2004年起,高一年级创办实验班,相继高中各年级都创办实验班。附中以实验班为龙头,以点带面,形成良性循环。从管理体制,师资配备,教学模式,质量监控和奖惩激励等层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高考质量。实验班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和效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3届一本上线人数在全市19所普通中学中排第三。2004届一本上线人数在全市21所普通中学中排第五。2005届、2006届一本上线人数在全市22所普通中学排名第一、在全市9所重点建设中学排第一名。2006年获赣州市教委“高考成绩进步奖”表彰。2007届一本上线人数在全市33所普通中学排第二名。
附中北园为“合格+特长”教学模式,走特长教育之路。其目标是以音体美特长生为主导的特色办学,注重社会适应性人才的培养。北园的生源是中考被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筛选后剩下的文化成绩最弱生,针对这种生源状况,北园创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那就是“合格+特长”,走特长教育之路。实行寄宿制、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对学生实施德育量化考核,24小时全程跟踪,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智育工作以及“三风”建设纳入规范管理轨道。围绕“合格”抓学生文化课教育,要使绝大部分人都能会考合格。围绕“特长”延伸学生的优势,从高一进校开始,根据各人的兴趣特长开办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特长班,每天下午开展课外活动,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2006年北园首批毕业生参加高考,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特长生考取二本以上大学10人,2007年录取二本以上11人,2008年录取二本14人。这批起点最低,几乎与大学无缘的学生,经过三年北园模式的培养,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校园建设
2001年对第一教学楼进行了全面的维修。2002年着手在原旱厕的位置新建艺术楼,并把五十年代所建的一栋简易教学楼拆除建起了学校第一栋学生宿舍。
为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办学的需要,2002年9月以来,在以张敏生同志为校长、黄瑞金同志为党总支书记的学校新一届班子的领导下,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校园建设力度。2002年冬,拆除了学校最后一栋危房——靠东面的教学楼,并于2003年新建了四个蓝球场和1栋艺术楼,把教学区和生活区基本分开,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更加有序地进行。2003年,学校根据省重点中学建设生均校园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准入标准,在赣南师院党政的关心和支持下,同意把原赣南师院北区分部提供给附中办学使用。从此,附中分为南园和北园两个校区,南园占地46亩,北园占地近180亩。2003年9月附中北园开始招生,正式挂牌为“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北园”。 2003年冬,附中北园在校园北面建起了1500米的围墙,使北园办学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同时为了达到重点中学建设标准,2004年,学校在张敏生校长的努力下,争取到了教育部专项拔款100万,对南园原实验楼进行了改建,并连体新建了一栋图书科技实验大楼,框架结构,每栋5层,面积为4200平方米。2006年,学校在北园新建了两栋教学楼,框架结构,每栋5层,40个教室,面积为6290.00平方米;北园学生食堂一栋,框架结构,两层,面积为3429.00平方米,同时可容纳两千学生用餐。至此,附中的办学条件更加优化,办学设施更加完善,为学校创建省级重点高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现在,学校有“南园”和“北园”两个校区:南园(本部)位于赣州市红旗大道南侧西段红旗大道57号,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24249.45平方米;北园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联三村,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21271.3平方米。目前在校学生3100多人,共有53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2个、初中部12个、高中部36个。在职教职工171人,其中高级教师58人,赣州市以上学科带头人6人、市以上青年骨干教师9人,硕士研究生(含再读)13人,教育硕士兼职导师1人。有办公室、教务处、招生科研处、政教处、总务处、工会、团委、小学部等8个职能部门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微机等13个教研组。学校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文科党支部、理科党支部、北园党支部和离退休党支部,共有中共党员84人。
七年来,学校的“三风”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声誉大大提高,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学生达3000多人,班级数由原12个班增至40个班,高中部学生人数增至2000余人,特别是学校的高考升学率迅速攀升,在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期间学校共培养出大学生(二本以上,含音体美特长生)共343人(其中2003年36人、2004年43人、2005年76人、2006年103人、2007年85人),尤其是“两个状元、五个北大”,震撼了赣南大地,他(她)们是:罗思杰(2005年考取北京大学,赣州市理科状元)、张薇(2005年考取北京大学)、罗米拉(2006年考取北京大学)、谢龙(2007年考取北京大学,赣州市理科状元)、杨和敏(2008年考取北京大学)。
由于办学成效显著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优秀考点学校”、“江西省绿色学校”、“赣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赣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特别是由于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2006年10月学校被赣州市教育局授予“2005—2006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进步奖”。 2008年,学校获得“赣州市三星级学校”荣誉,年底又顺利通过江西省级重点中学验收评估。2009年#月#日,学校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为江西省级重点中学。今天的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级重点中学。
总结: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赣南师院附中校长寄语,希望大家认真参考,祝君在新的院校快乐学习!
相关推荐:
标签:赣南师院附中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