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模拟题

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编辑:

2013-10-21

30、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战争中立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

延安市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初一历史       命题人:柴改莉

注意:

卷面得分

卷面书写分:语、英、政、史各占3分,数、理、化、生、地各占2分

评分标准:①书写规范、字体美观、卷面整洁得3分;②书写认真、字体工整、卷面清洁得2分;③书写较认真、卷面较整齐清洁得1分。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31、探究实践,请你参与:(10分)

根据上面的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6分)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为什么?(4分)

32.走进历史,感受古人: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看图片1和材料一中“立木取信”的故事,说说商鞅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这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示?(2分)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商鞅还具有什么精神?(2分)

(3)请写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谈谈群臣为何反对商鞅变法?(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3分)

33、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新学期刚刚开始,才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延安市宝塔区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顶撞老师,简直是无法无天。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

纪律委员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必须采取措施,我建议实行重罚,违纪一次罚款十元,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

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卫生委员说:“我们也不用罚,也不用管,随他去吧,慢慢地也许就会变好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三人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并指出各学派的主张?(6分)(列表另加2分)

(2)你认为对待这样的事情采取怎样的措施管理更好呢?(畅所欲言,但要合情合理)(2分)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初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D C B A D D A C A B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C A B B C B A A B D A D

二、非选择题

31、探究实践,请你参与:(10分)

途径:文字、遗址、文物;

主要途径:文字,因为最丰富、最详实。

32.走进历史,感受古人:(17分)

(1)为了取得人民的信任,让变法深入人心(或为了取信于民,类似这样的意思即可)(2分);做人要诚信(2分)

(2)创新精神(或不墨守成规,或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均可)(2分)

(3)主要内容:

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1分);

②奖励耕织 (或奖励生产)(1分);

③奖励军功(1分);

④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1分);

⑤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分);

⑥统一度量衡(1分)。

商鞅的新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子弟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因此这些贵族反对他。或简单表述为:因为变法奖励军功这一内容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2分)

(4)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

33、运用所学,解决问题:(10分)

班干部 学派 主张

纪律委员 法家 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班长 儒家 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卫生委员 道家 既反对“礼”,也反对“法”治,提出无为而治

(1)

(2)略

总结:初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备战中考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能考入自己理想的院校,精品学习网和大家一起努力!

相关推荐

初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  

更多频道首页 > 中考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模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