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01
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942.7-1943.2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 附近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 诺曼底登陆作用:使德国陷入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当中
攻克柏林:1945年4月 苏联对柏林发动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柏林守军投降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 德军投降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结束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 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诞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战争推进了科技发明
5 . 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40----50年代: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危机与调整
1974-1975 因石油价位提高导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债务沉重。
九十年:新经济出现。代持续稳定的发展,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欧洲
持续发展原因:①美国给予了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积极发展教育,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④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欧共体(后欧盟) 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 1993年改名为欧盟
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建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参与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12个国家
规定:a 欧盟各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b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 c 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影响(作用):a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发展经济 b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的作用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C、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3. 日本(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崛起原因:a、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c、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d、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1964年日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的改革(五六十年代)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实行改革
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却没有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后矛盾日益突出(失败)
2. 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首先将经济作为改革重点,但没有取得好的成果,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放到了政治方面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苏联一党制变成了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国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剧,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
③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1991年底(1922年-1991年)
3.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
1991年8月19日,高级官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
结果: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4、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5、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剧变(1989)
表现:a 执政党的改变 b 国家的社会制度改变 c 国家版图的改变(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启示:改革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坚持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第12课:
一、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新中国的成立)
1、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
(1)1947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①蒙巴顿方案又称印度独立法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②印度(1950,首任总理——尼赫鲁))独立的影响:标志着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加速英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却带来两国冲突不断。
2、亚洲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建立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在计算机和软件研究领域成绩斐然。(2)东亚韩国、新加坡成为现代化国家。
3、巴以冲突和中东战争(关键:巴以冲突)
(1)巴勒斯坦(欧亚非三洲的战略要冲)“分治”: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其分为犹太国(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此决议对阿拉伯极不公正。
(2)影响:不仅严重影响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3)解决办法:和平谈判,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都必须努力。
二、非洲独立浪潮(首先从北非开始)
1、埃及1952年纳赛尔,革命”,推翻君主统治,成立共和国,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埃及的独立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推动非洲独立浪潮的发展,1956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3、非洲“独立年”:1060年,共有塞内加尔等17个国家相继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4、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三、拉美国家的维权斗争
1、古巴革命胜利: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起义军推翻了亲美政权;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政策(1947年美出台杜鲁门政策到1991年苏联解体)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冷战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
冷战政策的表现:(美国出台的政策)a 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b 经济上,制定马歇尔计划(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 c 军事上,建立了北大洋公约组织
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
美苏争霸(1955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到1991年苏联解体)
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八下16课)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冷战、美苏争霸结束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成为“世界领袖”),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
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加,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科索沃战争(1999)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
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纠纷,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启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影响:联合国的作用被削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趋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表现:a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b 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c 1995年1月1日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积极影响:a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a 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b 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到发展中国家 c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中国应对:a 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b 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 c 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d、加入WTO(八下第九课中国对外开放)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八六三计划)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18世纪60年代开始,以牛顿力学为理论,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磁学为理论,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来
范围:第三次科技革命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人类历史进入了进入信息时代)
特点:a 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b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c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b 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进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18、19课 现代文学、美术、电影和音乐
文学著作:法国的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的贝克特《等待戈多》(戏剧);苏联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现代美术: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
附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内战的比较
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
起止时间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1861—1865
原因 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经济的发展 法国封建统治等级森严,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方落后的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新贵族(克伦威尔) 资产阶级(华盛顿) 资产阶级(罗伯斯庇尔) 资产阶级(林肯)
重要文件 《权利法案》(1689) 《独立宣言》(1776.7.4) 《人权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9)
文件意义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诞生了
导火线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筹款 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直接原因)
开端 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处死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1792年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经过 1640年 新议会召开,革命爆发;
1660年 查理二世复辟;
1688年 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专制统治;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1775年 来克星顿枪声;
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
1777年 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 制定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1789年7月14日 攻占巴士底狱;
1792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1794年 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
1799年 拿破仑夺取政权;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多次征战);
1814年 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 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1861年4月 南方挑起内战;
1862年 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转折);
1865年 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
∆前期北方失利(原因: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准备不足,林肯政府幻想妥协)
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启示认识归类:
用史实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共诞生以前众多的政治派别,正常先后多次领导中华民族追求独立与富强,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艰难,终于取得胜利: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了第一支坚强的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后果:
一方面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给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冲击,迫使中国社会逐步摆脱封建王朝的历史,向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思想解放的方向发展。中国开始融入世界,从封建社会走向近代化。
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第一:全国种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第五,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第六,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七,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1978年我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17—18世纪英法美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同原因: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水平较高。思想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法律保障:资产阶级法律文献的颁和实施。
19世纪后半期美、俄、日的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国家统一和独立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西方文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许多启蒙思想家的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近代化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思想条件。此后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得民成功的相同因素:
都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都给世界人民带来浓重的灾难;都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 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都 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都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一战:国际联盟;二战:联合国)
推动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有利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的推动;科技革命的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总结:初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阅读本文的还阅读了:
标签: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