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编辑:

2013-11-11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①              在中国开设银行,发行纸币、吸收存款、经营汇兑和高利贷,争夺对中国的投资,外国开设的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②向清政府发放借款,要清政府以海关收入和其他税收作保。通过这些借款,帝国主义不仅获取了高额利润,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税收,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③争夺在中国的铁路建筑权,通过在中国修筑铁路,控制了中国的内陆交通,他们控制的铁路伸展到哪里,侵略势力就扩展到哪里。④在中国投资设厂,利用中国劳动力和原料从事商品生产,剥削中国人民,赚取高额利润。⑤夺取在中国的矿山开采权。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4)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公车上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康、梁邀集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康有为写就上皇帝“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各项主张,重点尤在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这是清朝史无前例的士人联合大请愿,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强学会

清未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后,维新成为全国性的政治活动。8月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士出面组织强学会。入会者数千人,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康作《强学会叙》,痛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号召发愤图强。学会每隔数日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发表演说。又附设“强学书局”,刊行《中外纪闻》,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宣传维新主张,一些官僚见学会势盛,也纷纷表示“资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都捐银入会。李鸿章也愿捐银2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太臭,遭到拒绝。英国人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吸收黄遵宪、汪康年、张謇、陈三立、梁鼎芬等人为会员,刊行《强学报》,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由北京发展到上海,声势愈大。御史杨崇伊以“私人堂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上奏慈禧太后。1896年1月,兹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闭北京强学会。张之洞也停发上海强学会的经费。前者只活动了4个月,后者只活动了1个多月,便被扼杀了。

保国会

保国会的主要发起人是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1898年4月17日,保国会在北京粤东会馆召开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官僚士大夫一二百人。康有为在会上演讲,历述帝国主义侵略日急,瓜分危机严重的事实。会上议定《保国会章程》30条。第一条说:“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县设立分会,略具政党规模。后来,保国会又在北京嵩云草堂、贵州会馆开过两次会。康有为将《保国会叙》“榜于会所”,并说:“我四万万同气同种之胄,忍回视其奴隶牛马哉!”他主张“合群以救之”,“激耻以振之”,“厉愤气以张之”,“奔走呼救”,“以保一大国”(《保国会叙》。梁启超也在4月21日演说保国会开会大意,说明“瓜分”危机,强调“合群智以讲求之”(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国闻报》)。保国会是御侮救亡的团体,它的成立具有爱国意义。保国会的规模比强学会大,后来列为“四卿”而参预新政的林旭、刘光第、杨锐等都是国会会员。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维新派对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些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并于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下令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逮捕杀害“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了。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因发生于戊戌年,也称“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的原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决非偶然。第一,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胶东半岛惨遭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蹂躏。第二,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山东又首当其冲。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划分为它的势力范围。1898年,英国强占威海卫。德国侵略军在胶州湾地区动辄“称兵压胁”当地居民。第三,山东是外国教会势力猖獗的地区之一。甲午战后,山东有教堂1000多处,外国传教士150多人,全省108个州县中,72个州县有教会活动。广大群众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情绪日益高涨。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在此之前,四川大足起义军于1898年春夏间提出“顺清灭洋”的口号。同年在湖北、云南的反教会斗争中也出现了“保清灭洋”的口号。这类口号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中相继出现,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扶清”的主要含义,可从义和团的有关文告中得到解释。《义和团告白》:“保护中原,驱逐洋寇”;《增福财神告白》:“上能保国,下能安民”;《马兰村坎字团告示》:“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可知“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正如义和团揭贴所说:“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1辑,第133页)但是“扶清灭洋”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分区占领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1.烧杀:瓦德西到北京后住在慈禧太后原先居住的西苑仪鸾殿(后为怀仁堂),其内藏有珍宝极多。不久该殿即遭焚毁,据称这是偷盗者纵火灭迹。“(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洋兵驱华人舁而埋之,畚锸既毕,即将舁尸之人尽行击毙,亦埋坑中。……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今高门大宅,尚有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敛、蛆出户外者。

虽青屑、扬州十日记,何以过之!”(《缘督庐日记》)2.抢掠: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皇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瓦德西《拳乱笔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劫后残余的《永乐大典》,此次又“失去三百零七册”。此外遗失的珍贵图书“经史子集等,共四万六十余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庚辛纪事》)3.凌辱妇女:“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尽驱诸表背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径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拳事杂记》)贵族崇绮,“其眷属尽为联军所拘,驱诸天坛,数十人轮奸之。”(《庚辛纪事》)

海兰泡事件

海兰泡位于黑龙江省瑗珲县黑河镇的对岸,原是一个中国的居民村。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沙俄割占。1900年时,那里的居民约有3万人,其中大多数为中国人。7月15日,在沙俄军队大举入侵东北地区的同时,沙俄突然封锁黑龙江,不准中国人过江,并于当晚实行搜捕。7月16日至17日,沙俄军队把居住在那里的中国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强行赶到黑龙江边,走不动者都被杀死,7000多中国居民在江边被杀或被驱赶到黑龙江中淹死。死里逃生、泅回东岸者仅有80人。

《辛丑条约》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俄、英、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本息合计达白银9.8亿两,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5)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起义,事泄未成。1897年在日本奔走革命时化名中山樵,此后即以孙中山见称于世。1900年派人至惠州发动起义。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誓就职。2月13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去大总统职务。其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经失败。1924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遗体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三民主义

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兴中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孙中山在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奋斗目标,明确地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朝反动统治。1895年2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2月下旬又在广州设立分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由于计划泄露,起义尚未发动即遭清政府破坏,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孙中山被通缉,逃往国外。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简称同盟会。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大部分成员为基础。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通过《同盟会章程》,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同时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对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911年11月,同盟会总部由东京迁到上海。1912年1月,又迁至南京,并由秘密转为公开,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主主义”为宗旨。1912年8月,宋教仁在北京联合几个资产阶级政党,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决定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发难,和清政府决一死战。会后进行分头准备,黄兴、赵声在香港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并派人到广州附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同时在广州设立38处秘密机关,刺探敌情,转运军火,为起义作准备。原订4月13日起义,因发生同盟会员温生才8日单独行动,枪杀广州将军孚琦;吴镜运炸药被捕。原定起义被迫改期。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800名敢死队员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北门、巡警教练所和守南大门。黄兴率队攻入总督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歧。不料张越墙逃遁。由于敌众我寡,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黄兴侥幸脱险。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姓名达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武昌起义

正当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的时候,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准备起义。起义的主力是倾向革命的新军。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提前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胜。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史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第二天,起义军代表和绅商代表举行会议,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在武昌起义胜利的影响下,湖南、陕西两省首先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25个省区中,已有15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要求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12月,各省都督府代表集会,决定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被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起来了。1912年元旦,从这天起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五色旗为国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简称《临时约法》。1912年2月8日至3月8日,临时参议院制订和通过。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结社、集会、著作的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具有进步意义。

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政府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1905年北洋军扩建成六镇(镇等于师)。辛亥革命后袁窃据大总统职位,培植党羽,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军阀集团,主要将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还有一批北洋系官僚徐世昌、唐绍仪、赵秉钧、钱能训等。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皖两系,另外,东北有奉系,云南有滇系,广西有桂等军阀。各系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混战。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被赶下台,1927年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历时17年统治中国的北洋军阀从此覆灭。

“二次革命”

袁世凯做大总统后,宋教仁等准备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成为国内最大的一个政党。1913年3月,袁派人刺杀了宋教仁。这是袁世凯镇压国民党的开始。

江西都督李烈钧宣布独立。黄兴在南京宣布独立。接着,广东、安徽等省先后宣布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北洋军大举进攻江西和南京,李烈钧从湖口败退。9月初,北洋军攻陷南京,“二次革命”失败。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字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与黄兴、剂揆一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成,流亡日本。1905年参加发起同盟会,任《民报》撰述。1911年初回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笔。旋与谭人凤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决定以长江流域为中心谋大举。武昌起义后积极促成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起义和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参与南北议和。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不久辞职。8月,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几个小党派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并代理理事长。认为“以前,是旧的破坏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政党,是拿出政治见解,同他们奋斗。”1913年初在长沙、武汉、上海、南京等地先后发表竞选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宪法,反对袁世凯专权,深为袁所忌。3月国会召开前夕,被袁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死于上海,年31岁。有《宋教仁集》。

护国运动: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活动,激起人民无比的愤怒。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第二年,他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戮此民贼,以拯吾民”。1915年底,在蔡锷、李烈钧的推动下,云南独立。他们组织护国军讨袁,许多省纷纷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接着,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继续反袁。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护法运动

又称“护法战争”。段祺瑞驱逐张勋、重掌北京政府实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到广州揭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响应护法号召的国会议员先后有150多人到达广州,组织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成立护法军政府,进行讨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1918年5月,由于参加护法军政府的西南军阀的阻挠破坏,孙中山被排挤,被迫离穗回沪,护法运动失败。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月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6年底迁到北京出版。这个刊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主持下,《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地阵地。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一直到1926年7月停刊,其间有几次休刊。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且表现了伟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统治为目的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0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条件: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先决条件。②思想条件: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备条件。五四运动前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创办刊物,成立团体,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史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③干部、组织条件: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从干部上,组织上为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李达等13人参加。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二大)

会议的召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的党的革命纲领。

主要内容:“二大”制定的党的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