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9
比如《苏州园林》一课的第二节有一组排比句,即四个“讲究”,那就应该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这组句子中“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四个词语就经常考选词填空或者排序。
选择题中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题目也是经常丢分的。特别是许多考生觉得自己对老师强调的知识点都已经背下来了,如果考问答题的话肯定出不了错,但一选择就晕了。那就说明对这些内容你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好好理解。应对选择题,我觉得考生不需要背那么多题,只需要真正对文章理解后把握知识的大脉络,其他的小问题都无非是从大脉络衍生出来的。
什么是大的脉络?就是每种文体的相关知识点和文章的主题情感。比如小说,要把握的就是三要素: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的梗概,哪个情节体现人物的哪个特点,你能否对应上?你知道这个小说的环境描写在哪,有何作用?还有小说的主题你是否清楚。再比如议论文,要把握三要素,总论点、分论点都清楚吗?全文都采用什么论证方法了,具体到每节你都清楚吗?论据都有哪些,各有何作用?如果把握住这些大脉络,那么试题中首先要看选项是否这些基本知识。
比如:《中国石拱桥》中选段是赵州桥的两节内容,有一道题是:选段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赵州桥非常雄伟。
B、赵州桥的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
C、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D、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答案:D
我们如果很好地把握了《中国石拱桥》作为说明文,说明对象就是中国石拱桥,特点就是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这个知识点的话,就很容易判断出来。赵州桥不过是中国石拱桥的一个典型实例,它的特点就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当然是选择D项。
所以我们要注意把握这些大的脉络,特别是结合文体知识来复习。
另外,在答选择题时有很多技巧也是可以帮助我们筛选答案的。因为很多题目设置的时候选项中都有一些小小的陷阱,只要你能发现这些陷阱,就能很容易地找到正确答案。
例如:河北区一模的第4题A选项“‘大拱是由28道拱圈拼成……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这个句子仅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陷阱:这个选项貌似正确,但请注意这句话有“仅”字,这样就使得表述非常绝对,很极端。
应对:“28道拱圈”就明显有列数字的方法,与“仅”字是冲突的,所以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中类似的小陷阱很多,比如选项本身的句子就语序混乱,不合逻辑等。其实这样的陷阱恰恰是出题人给我们的提示,只要你能敏锐地觉察到,就可以帮助答题。那么在最后这个阶段,应该注意从自己做的各种练习中有意识地归纳总结这些常见的小陷阱,提高答题技巧。
另外这次中考[微博]范围内的课内文章有很多是以前教材中没出现过的,作为新课改的第一次中考,我觉得这些新的篇目也会是考查的热点,大家要特别关注。B
对课外文言文不要有畏难心理,要注意有意识地迁移课内知识,提高得分能力
一碰到课外文言文,很多考生就很怵头,觉得这是自己能力所不及的。其实根据大纲,课外文言文恰恰是考查学生在课内的学习中是否具有了初步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来自己阅读浅显的文言小文章。所以大家应该明确一点,答课外文言的题,不要靠蒙,课外文言文考查的一定是你课内学过的,只要课内知识扎实,认真回想,就可以答对课外的题目。
比如今年红桥一模试题中课外文言文考到“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的“会”字。我们在《岳阳楼记》中曾学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会”的解释是“聚会、聚集”,再结合课外语段上下文稍做调整,就可以得出答案是“会面,相会,会见,集会”等。
再比如有这样一段小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题目考到“苟能行”中的“苟”。
我们曾在《陈涉世家》中学过“苟富贵,毋相忘”中“苟”是“如果”的意思,直接拿来就可以了。
C 译句也是如此,不过就是把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回想起来,然后解释出来,连缀成通顺的句子就可以了。所以应该有意识地在做课外文言的时候去搜索课内学过的知识点,冷静认真地答好题。
多积累综合性学习相关资料,为自己多积累答题资本
因为是第一次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这次中考确定了教材中的四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为考试范围。这个范围已经很小了,大家应该多积累有关的资料,到考试的时候一定会用得到。这四个范围是“黄河,母亲河”“科海泛舟”“关注我们的社区”和“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例如针对第一个主题我们就很有必要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跟黄河有关的神话传说、俗语、谚语、成语等;与黄河有关的文化现象;新中国治理黄河的举措等。针对孔、孟的主题,我们就应该搜集孔子、孟子的生平、著作、名言;他们的思想核心;与之相关的故事、寓言等。准备的资料越丰富,答题时就越得心应手,至少不会无话可说。
以上就是2016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上海中考语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