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陕西中考 > 安康中考 > 安康中考试题

2009年安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编辑:sx_haody

2014-02-07

摘要:复习与学习一样都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精品学习网小编整理了2009安康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来帮助同学们备战中考,在中考中发挥正常的水平!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本报讯(记者 李明欣 实习生 王莎)7月18日,沈阳市2008年中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开始。市招考办公布了2008年普通高中(含重点高中、一般高中)和师范学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80分(含体育考试分数)。同日,省级重点高中(含省级示范性高中和同批次录取学校)录取工作结束。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设在市招考办七楼的录取现场时,看到的是忙禄而有序的场面。房间门口的图板上,录取流程图一目了然。房间中间,市内各所省重点高中及同批次录取学校的校领导和招生工作人员围在一起,正在认真审查《录取新生登记表》和《录取新生名册》。一旁的审批秘书组、调档录检组的工作人员也正        。今年中考试题相对简单,考生发挥良好,刨除体育增加30分因素,各省重点高中录取线普遍上涨了10分左右。由于今年中考设置了提前批次志愿,使省实验、东北育才、二中三所名校外的其它省重点高中也招到了许多高分考生。如四中录取最高分为736分,一中录取最高分为726分。当天,全市近三成考生被录取。

(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档”字的读音:    (1分)

(2)选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1分)

(3)填入选段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各司其职    B.严阵以待    C.聚精会神    D.喜出望外

2.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

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第_句有语病,修改:

(2)第  句有语病,修改:

3.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B.庄子,名周,春秋时宋国蒙人,哲学家,《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现存33篇。

C.话剧《钦差大臣》是果戈里的代表作,被誉为“最完备的俄国官吏病理解剖教程”。

D.冰心《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4.走近名著。(4分)

某中学进行“阅读课外名著”的知识竞赛,假设你是参赛选手,下面是你抽到的题目:

题目一:根据下面提示回答问题。(2分)

A.两部小说的作者属同一国籍。

B.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热衷于航海事业。

C.其中一部小说的主人公通过自己奇特而丰富的经历讽刺该国种种丑恶的现象。

请写出以上两部小说的名称:《         》《         》

题目二: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了他三次买车又三次丢车的经历,写出了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友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5.诗文填空。(12分)

(1)             ,却话巴山夜雨时。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3)             ,恨别鸟惊心。

(4)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5)落红不是无情物,             。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学而不思则罔,             。

(8)辛苦遭逢起一经,             。

(9)              ,随风直到夜郎西。

(10)荡胸生层云,             。

(11)              ,雪上空留马行处。

(12)《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                         。

6.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7.综合探究。(4分)

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8-13题。(17分)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

【乙】

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1)大隗(wěi)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3)涂:同“途”,路。(4)辞:谢绝。(5)奚:何,什么。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