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试题试卷 > 一模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编辑:

2014-04-04

上句:     ①    ,不可小视;

下句:点滴节约,     ②    。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三峡》选段,完成12-14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夏水襄陵

⑵属引凄异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4.李白《早发白帝城》中 “千里江陵一日还” 和“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诗句,分别与文中哪些语句相照应?(4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我的邻居吴冠中》,完成 15-17小题。(共15分)

我的邻居吴冠中

阎纲

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我常在小区边体育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②第一次见吴老,我问他:“记得吗?我们报纸曾编发过你的专版,有你一帧正在写生的大幅照片和年轻时在凡尔赛宫的一张……”吴老抢着说:“记得。”我说:“大标题很醒目——《鲁迅是我的人格老师》!你注重绘画和文学的沟通,使人更理解你的绘画,也更理解你的散文。”

③先前见过他在路边小摊上理发,后来在理发店也和他擦肩而过。这个“福云理发店”,四人座,优惠老人,只收五元。我去理发时,老板娘总会提到吴老,他是那里的老顾客。

④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万贯家产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人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

⑤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都是一百零八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哎呀,太委屈一个大画家了,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进入国际画廊。

⑥他和相濡以沫的她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作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患脑血栓,严重失忆。他伴着她,寸步不离,肩并肩搀扶着,平和而亲昵。

⑦吴老以前常在楼下买天津煎饼,近年来,他不吃了。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她还看见他亲自抱着字画从她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

⑧令人吃惊的是这么一次,吴老一大清早同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儿,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

⑨多么珍贵的印章啊!为了防范赝品行世,吴冠中釜底抽薪。

⑩一天,又邂逅他和她。她飘着白发,扶着手杖,我的孙儿大声地喊:“奶奶好!”她无言地笑。《他和她》里写道:“她走在公园里,不相识的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奶奶,一声奶奶,呈现出一个灿烂人生。”我便说:“吴老呀,你写的散文,特别是《他和她》,空谷足音。当下散文,写暮年亲情,无出其右者。”他摇头。我又说:“开篇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她成了婴儿’就打动人心。”他微微一笑。

11多次接触之后,我对吴老的文学观略有所悟,就是特别注重用文字表现感情内涵。吴老说:“我本不想学丹青,一心想学鲁迅,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固然,形象能够表现内涵,但文字表现得更生动,以文字抒难抒之情,是艺术的灵魂。愈到晚年,我愈感到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是数千年千姿百态的坎坷生命,是令子孙后代肃然起敬的民族壮景。”

12他丰满而瘦小,平易而固执,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他“一心想学鲁迅”,称鲁迅是自己的“精神的父亲”。回顾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读读他最满意的那幅油画《野草》,凝视鲁迅枕卧在杂花野草上瘦削却坚韧的头颅,这一切也许会变得很容易理解。

15.文章第12段写道“他丰满而瘦小,平易而固执,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请你概括文中表现吴冠中“丰满”的事件? (4分)

16.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4分)

17.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通过描写和议论刻画吴冠中这一人物形象的。(100—150字)   (7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19小题。(共8分)

人为什么会产生偏见

①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眼前有一个人,我们就会对他产生印象,这个心理过程叫知觉,由于它是针对人的,故称之为“人际知觉”。心理学家认为,“偏见”产生的最初原因即来于此。

②人际间偏见首先来自“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微妙而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相互间的关系。譬如交女友时,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不好,很难谈成。然而,第一印象又往往不很准确,因为在很短的接触中所依据的材料十分有限,据此来评价一个人往往不可能完全正确。可是,人际交往中人们却很难避免被第一印象所左右。所以人们在初次交往时,要尽可能给对方一个好印象。

③其次,人际间偏见还来自“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产生主要依据一些间接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多与事实不符,但当事人却坚信不疑。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对人的判断十有八九要出偏差。现实生活中人们难以完全摆脱刻板印象的影响,因为人们要接受各种舆论的冲击。但是,只要我们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就会避免一些“偏见”的产生。

④偏见产生还受主体状态的影响。所谓主体的状态是指本人当前的多种身心状况,诸如生活境遇,情绪状况。例如,“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一个人处于这种情绪状态时,在他眼里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反之,情况往往会很糟糕。这说明主体状态影响到本人对知觉、印象的判断,这也是一种偏见。

⑤然而,产生偏见的一个更为普遍的原因是错误的逻辑推理。这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种很强烈的心理倾向。人们往往以一个人存在某种性格特点甚至成长背景为出发点,这种推理上的偏差会造成“以偏概全”的偏见。

⑥因为影响人际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很复杂,难以完全为人们把握、控制和排除。一旦别人对自己存有偏见,要想得开,豁达对待。总而言之,提升思想认识,加强个人修养,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对别人对自己都有利。

18.结合文章②-⑤段内容,说说如何避免或减少偏见的产生?(4分)

19.用文中知识,解释材料中小A同学对语文老师产生偏见的原因。(4分)

【材料】

小A同学升入中学的第一次考试,因为语文没考好回家被家长批评,小A情绪低落。来到学校后,又听别的同学说语文张老师认为他学习态度不端正。由此,小A对语文老师产生了偏见,并对语文课产生了抵触。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2小题。(共7分)

缺憾是现实的常态

①观赏自然美景,我们喜欢春日怒放的鲜花,喜欢秋夜皎洁的满月。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喜欢匀称和谐的美,喜欢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总之,我们喜欢圆满。但现实生活中,缺憾却往往是生活的常态,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正视缺憾。【甲】

②我们喜欢春日怒放的鲜花,但对一株花而言,一年里开放的日子却只有寥寥几天,在孕育花朵和花已凋谢的日子,我们往往会忘记这是一株花。觉得无花的花树给人一种萧条与落寞之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不是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慨叹吗?而萧条落寞的日子,正是孕育鲜花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准备。胸怀豁达的诗人往往可以正视缺憾,甚至欣赏缺憾,龚自珍不是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激赏吗?

③我们喜欢秋夜皎洁的满月,所以把农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佳节之际,因为共赏一轮明月,天涯之遥也给人咫尺之感。因此苏轼才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美好的祝愿。但月缺月圆、往复循环,是自然的规律,没有谁可以让月亮常圆不亏,而且一月之中缺多圆少。满月是美的,弯月也是美的。柳永的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的就是残月啊,以残月表达别后的相思,深情眷眷,感人至深。

④雕塑作品向来以匀称和谐为美,但断臂的维纳斯却是艺术品中的极品,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断臂”是缺憾,但正是因为维纳斯双臂残缺,给了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使断臂的维纳斯反而更具神秘感,更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牡丹亭》把爱情演绎到为爱可以“生而死,死而生”的境地,堪称爱情圆满结局的经典,使我们内心得到安慰。而有缺憾的爱情悲剧却可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传唱至今,《红楼梦》中“宝黛”缠绵悱恻,凄婉哀伤的爱情让人掬一把同情之泪。可见,缺憾也是一种美,一种带着伤感的美。

⑤自然界中缺憾是常态,艺术作品把缺憾当成了一种美,其实人生何尝没有缺憾呢?一份不理想的成绩单,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份刻骨铭心却没有结局的爱情,一段执著却没有回报的努力……人生的痛就在这里。“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是瞬间的美丽,人生的圆满、幸福的巅峰偏偏不肯持续到永远;倒是缺憾太严谨,对任何人都会眷顾,一视同仁。但缺憾也让我们学会了追求,学会了进取,学会了珍惜来之不易的转瞬即逝的幸福。【乙】

⑥圆满是美好的理想,缺憾是现实的常态;圆满是纯净的美丽,缺憾是带着伤痛的美丽;圆满让我们满足、欣慰,缺憾带给我们叹惋和震撼。【丙】正是因为有了缺憾,有了正视缺憾的态度,才有了不懈的追求。有了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的人生才更丰富多彩,更韵味隽永。

20.通读全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文中作者的观点。(2分)

21.②至⑤段依次举例论述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我们的人生也就是从缺憾向完美的一次又一次的跳跃。”是原文中的一句话,结合上下文,你认为放在甲、乙、丙哪处最恰当?(2分)

相关推荐

北京市怀柔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精选  

北京市通州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  

标签:一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