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说明

福建2014年化学中考考试说明

编辑:sx_yangyang

2014-04-09

福建2014年化学中考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学)》为命题依据,参照科学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下册)》,并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的原则

1.要做到“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教育改革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2.遵循课程标准。本次考试化学科内容以国家教育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参照本市所用科学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下册)》教材。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当加强能力测试,重视初、高中的衔接,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检测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 试题适度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3. 遵循课改精神。化学科命题注意测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对化学实验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体现学科价值,加强能力测试,提高学科素养”是本次考试化学科命题的基本思路。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够通过对简单的化学事实(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及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能力;

(3)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观察、实验等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有设计简单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我们将认知性学习目标的内容按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即知道、了解、理解,并依次用A、B、C表示。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各层次的含义分别为:

1.认知性学习目标要求如下:

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对学习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内容能记忆和再认识。记住有关的化学概念、定律、原理的描述;化学用语的意义;有关物质的俗称、用途;图形符号的意义;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化学反应的现象等。

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计算和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模仿操作、初步学习”到“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两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求。

3 .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结合认知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内容进行考查。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科学探究

内 容

目标水平

1.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 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知道科学探究 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2.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考查中。

初步学会

1.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2.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模仿操作

初步学习

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独立操作

初步学会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

标签:中考说明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