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考点

古文学不来?中考文言文通假字集帮你理思路

编辑:sx_qiyan

2016-10-13

文言文是让很多初中生头疼的难点之一,尤其是通假字的出现更是让大家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下文就常出现的中考文言文通假字为大家做了详细梳理,下文能帮到你哦~

七年级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木兰诗》)“著(zhuò)”: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