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26
一、解释下列词语: 答案
1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季
3晓雾将歇 消散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翻译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在是人间天堂。
三、简答:
1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4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精要笔记:
写初冬月夜不眠,出户邀友赏月的欣喜之情,表现了逆境中达观处世,自适其适,自乐其乐。
写法:
(1) 第一层叙事,第二层写景,第三层抒情。
(2)承天寺中庭月色的描写用了比喻手法。
一 解释词语: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3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4但少闲人 只是
二 翻译句子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映的庭院里如同积满清水一样澄清透明,水里水藻、青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 填空简答题:
1写月突出其 ,写境突出其 ,写影突出其 ,写人突出其 ,写情突出其 。(请各用一个字)
2是如何描写月色的?(用原文回答)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 解释词语:
1是日更定 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 拿:撑、划。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6客此 客:客居
二 翻译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都是一片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别说相公痴,更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
1文中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2文中描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三粒而已。其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
3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到湖心亭看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的品味、人格的肯定和赞赏。
6与朱元思书——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精要笔记:
(1)通过对富春江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热爱,也隐含着消极遁世的思想。
(2)的特点:1)骈体文;2)以写景为主,景中寓情;3)采用总分结构;
(3)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配合。
一 解释加点词语: 答案
1从流飘荡 从:顺、随
2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3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
4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5鸢飞戾天者 戾:至
6经纶世务者 经纶:筹划
7窥谷忘反 窥:看。反:通“返”
二 翻译句子 答案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7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朝】(八年级下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精要笔记:
(1)思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
“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是“石潭”。
“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水鸣因石而不一般。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亦含蓄地表达了优伤、悲凉的心境。
(3)寄情山水,排遣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带来的悲凉、抑郁的心情。
(4)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标签:中考语文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