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知识点剪辑

编辑:sx_haody

2013-10-15

摘要: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包括: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二语文知识点总结等,希望同学们能够及时的查缺补漏!

议论文阅读

1.复习、巩固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点。

①论点:寻找或归纳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然后,看文中有没有适合做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个完整的陈述句,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文章中心论点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示型的,即在文中明确标出中心论点。另一种是蕴含型的,既没有明确所指,表述又不集中,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当中。第一种情况,只要明确文中论点的指示位置就可顺利找到中心论点。论点常出现的位置有在文题,标题就是论点;在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文尾,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文章中心论点;在文中,论点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提出,而是在初步展开议论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第二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要仔细阅读,归纳段意、层意,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的词句,但一定要关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写出来的句子要求准确完整。

②论据:注意辨识两类不同的论据 ,论据只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道理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引用有关论述作论据,一般来说多是道理论据,但有时这些论述包含在某一事例之中,是事实论据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时要仔细分辨。在掌握了这些论据的内容范围之后,重要的是要分析这些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和论据在证明证点时所起的作用。

③论证方法:首先要掌握议论文中常出现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等常用的论证方法并能正确区分,再用这些规律去辨认文中的论证方法,就能分辨出所读文章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关键是分析其作用,对论证观点所起的作用,所达到的效果。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④论证结构:议论文多是三段式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又可分为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纵式结构一般层层深入分析。横式结构一般并列展开。

分析结构要注意: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⑤论证语言: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鲜明、概括、简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语言准确多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和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叙述事实不繁琐,因为议论文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细致地述说细节,否则喧宾夺主。为使论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文有时采用修辞方法或运用口语和一些文言词语,有时还变换句式,这就使议论文的语言多了一个生动的特点。

2.重点训练几种能力。

①整体把握的能力。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

②概括、归纳的能力。归纳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分析段与段的联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为了明确句与句之间有何联系,也需要概括句意。

③筛选、判断的能力。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观点是否正确、全面?材料是否真实、可靠?理由是否正当、充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都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另外,还要准确区分观点、材料,不要把论据误认为论点,也不要把分论点当作中心论点。

④探究、推断的能力。需要平时就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会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大胆、合理的引申和推断,这种能力是解答一些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开放性试题所必需的。

⑤语言组织和表述的能力。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是内部语言,还要转化成外部语言,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卷面文字要求简明、连贯、得体。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压缩语句。先把要说的意思都说出来或写下来,再看哪些字、词可有可无,删去也不影响意思,要尽量删去。多做这类练习,才能使语言干净、利落。

【基础演练】

(一)江南的雪

鲁 涛

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

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 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的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 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问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无锡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

1.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 要分析。

2.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看,作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

3.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浑厚”,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答:

4.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词作鉴赏。加点词语:炫耀、浇灭、纠缠、游离。

答:

5.文章最后说“播撒在人们心问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答:

相关阅读备战2014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精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