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知识点简要

编辑:

2013-10-15

例九:积累发散式

⒀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任选两项进行默写。

陈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黄冈市2002中考卷)

⒁体现诗人对国家忠诚的诗句有很多,请试举一例:

提示:这类题都是比较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其特点是,没有唯一的、固定不变的答案。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所选择地写出若干句符合题意的答案来。不过应该尽量填写自己最有把握又比较简短的句子,注意不写错别字。⒀如: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⒁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例十:欣赏提示式

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层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惆怅之情。请根据此词,试写出一首作者思乡之情的词或诗。

⒃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句写出“杏花"与春天特征的密切关系,营造了春天气氛。请你再写出有关杏花与春雨有联系的诗句。

提示:这类题目往往在题干中先对给出的古诗文进行简洁明了地评析欣赏,或从景物意象方面入手,或从思想内容方面品析,或从表现手法方面导入,然后给考生提示,要求完成与此相关的新的填空默写。这类题目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大纲》中“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以及“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要求,是近几年来出现的颇受欢迎的新题型。(15)(16)答案略。

第二部分 说明文

一、说明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 (一)明确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指的是说明文介绍的特定对象(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说明内容指的是说明文介绍说明对象时的各方面的内容,如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等。因此,答题时,“说明对象”的答案应是具体的一个词语或短语,“说明内容”的答案应是概括性的叙述语句。

(二)把握说明内容的方法:

阅读时,一是注意辨析文题,因为有的文题本身就指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死海不死》;二是把握中心句,有的文章或语段有点明中心的语句,应抓住它来理解文章的说明中心;三是通过分析综合,从整体上来把握。首先明确对象,其次分清主次,最后同类归纳。(注意:这类题目常常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阅读说明文,要认真分析,从字面意义上深入理解,找出各方面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从而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理解分析常用的十种说明方法:

十种说明方法是:列列举打,三作分下(列数字、列图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作引用、分类别、下定义,再加上摹状貌)。

理解有难度的是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

作比较是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下定义与作诠释常常容易混淆,其实,下定义是很严密的,必须包含所有的内涵和外延。下定义是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分类别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

(四)理解说明的顺序,领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不难理解,一般有标志时间或空间的词语,逻辑顺序则有些难以理解。“逻辑”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由个别到一般等。答这类题时,也可用排除法进行。

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情况下,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以时间顺序为主,写建筑物结构,采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五)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揣摩是阅读说明文常见的题目。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因此研究、体会这些词是如何准确的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大约”“可能”“也许”等不确定的词语其实也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因为有些说明对象不可能用确切的词语介绍,如果换成确切的词语,反而是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的。

就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来讲,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因此,分析语言在重点抓“准确”前提下,再分析其生动或平实的特征。

二、命题方向

近年来,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题型在稳步发展。2001、2002年全国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的考查,与往年相比,增加了主观题的比例;注重突出文体特点,在阅读题内夹杂的拼音题、文学常识题、语法题已明显减少;表述题已大大增加,对重点内容的阐释题较多;科技说明文和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说明文的比例明显增加;命题设计已呈现多学科渗透的迹象。

2003年全国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命题方向将更加明朗。

1. 文体阅读的基本能力的考查。常用的考查角度有:说明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如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结构方式、语言特点等。

2. 概括能力的考查。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找出关键句或中心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揣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3. 表达能力的考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加重视学生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个性化的表达。主要的命题角度有: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设想;对语言的表达特点进行评说等 。

4. 理解品味能力的考查。如对词语的选用,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的评析,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对说明文中的描写句、议论句表达作用的理解等。

5. 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主要的命题角度有:一,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给某一事物下定义;对指定内容的图表式处理或对图表内容的文字表述等。二,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给文章加标题,结合具体语境补写句子,对文中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等。

6. 在说明文阅读中,要求综合其他学科知识来答题的倾向仍然出现并有扩大趋势。

7. 体现当今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认识水平的科技说明文的比重增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