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练习题(4)

2015-01-15 14:46:14 字体放大: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练习题(4)

1.按测验的目的分类可分为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和(  )。

A.形成性测验

B.个别测验

C.人格测验

D.常模参照测验

【答案】A

【解析】按照测验的目的分类,可分为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2.从“所有罪犯都不是有投票权的公民,,推出“所有罪犯都是没有投票权的公民”,是利用(  )得出的结论。

A.换质法

B.换位法

C.换质位法

D.引导法

【答案】A

【解析】从“所有罪犯都不是有投票权的公民”推出“所有罪犯都是没有投票权的公民”,是利用换质法得出的结论。

3.根据1992年统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领域的就业比重在美国为22%,日本为22%,德国为28%,加拿大为31%,巴西为35%,而我国仅为5%,差距很大。这一领域为国有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下面哪项最能反映上文的主要观点?(  )

A.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领域

B.国有企业必须认真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

C.解决国营企业富余劳动力是深化改革的关键

D.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国有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提供条件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的观点是我国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领域的就业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服务业领域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D项的表述反映了题干内容。

4.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

A.同一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矛盾关系

【答案】A

【解析】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同一关系。

5.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的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答案】D

【解析】根据原文第一句可知构成“转基因”的基本信息是“产生额外特性”和“移植”。A项把“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改成了“因环境影响”,显然不当;B项只是援引了原文的例子,没有归纳和概括;C项虽指出了“移植”,却把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变成“杂交作物”。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