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故事大王 > 历史故事

孙权的历史故事1200字:孙权的用人艺术

编辑:sx_liax

2015-10-27

孙权,字仲谋(182年~252年),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孙权的历史故事1200字讲述了孙权在用人方面的长处。

孙权的历史故事1200字:孙权的用人艺术

孙权能在藩镇割据的东汉末年,秉承其父兄开创的基业,不断开拓进取,最终成就霸主之业,诚如其兄孙策临死前所言:“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霸,在战阵之间决机取胜,你不如我。但在举贤任能,使其尽心尽力,以保江东方面,我不如你……”应该说,孙策对其弟的看法还是相当准确的。那么,孙权在用人方面又有什么超常之处呢?礼贤下士

对于任何一位封建君主来说,能真正做到礼贤下士并不容易。但是孙权做到了,尤其是在他初掌江东政权时,他的谦逊有礼的风范,帮助他迅速稳定了江东局势。当时孙权年仅18岁,不少江东旧部恐其太过年轻,终难成大业,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另投他人。此时的孙权依仗张昭、周瑜等人的全力铺佐,同时广揽人才,招贤纳士,不论是江东本土的才俊,还是北方来投的士大夫,只要前来投靠,孙权一概热情接待,一旦发现其确有真才实学,则不吝委以重任。史载孙权第一次与鲁肃相见,便与鲁肃合榻对饮,相谈甚欢。特别是当孙权听到鲁肃坦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只有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也。孙权当即握住鲁肃的双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完全就是一种朋友之间的畅谈,哪里看得出是君臣对策?正是因为孙权的这种平和的态度,使鲁肃终其一生甘心为孙权所用。而孙权也以其用人重才的大度,不仅使那些首鼠两端的文官武将安下心来,且很快就招揽了鲁肃、诸葛瑾等一批有才有谋之士,使江东局面为之一新。知人善任

能够正确识别手下人才的长处与短处,并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这是每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在这一点上,孙权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东汉末年,是个群雄争霸的乱局,各种割据势力相互之间战争不断,如何选拔一位智勇双全的统帅,这对孙权来说十分重要。孙权知道,自己的弱项恰恰就是亲临战阵,选一个合适的人代替自己临阵指挥,这是最合理的选择。所幸孙权做到了,从周瑜、鲁肃,再到吕蒙、陆逊,东吴统帅级别的几位将军都是名冠古今的军事家、谋略家,东吴方面因之取得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奇袭荆州等一系列关键战役的胜利,使江东方面最终得以三分天下取其一。诚然,在任命主帅之前,孙权也曾反复权衡,然而一旦决定,则会对其给予绝对的信任,这充分体现在对主帅继任者的选拔上。孙权均能够充分听取在任主帅的意见,像周瑜荐鲁肃、鲁肃荐吕蒙、吕蒙再荐陆逊,孙权毫无例外,都接受了,事实证明,孙权的决定是正确的。还有一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孙权的知人善任。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曾先后委派赵咨、沈珩、冯熙出使魏国,三人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冯熙,为不辱使命,不屈从于魏国的利诱,最后竟在魏国境内引刃自尽,这在敌对的魏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树立了吴国的威信,也让人看到了孙权的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古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孙权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诸葛瑾,字子瑜,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在江东受到孙权的重用,初为长史,后为南郡太守,最后竟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这当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便私下中伤诸葛瑾明保孙权,暗通刘备,为其弟诸葛亮所用。对此,孙权付之一笑,言道:“子瑜和我共事多年,恩如骨肉,彼此了解得十分透彻,对于他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不合道义的事不做,不合道义的话不说。”为了让众人相信,孙权还特意以当初诸葛亮来东吴时,自己曾授意诸葛瑾劝诸葛亮留下来一事加以说明。当时诸葛瑾就回绝了孙权,诸葛瑾说:“我的弟弟诸葛亮已然投靠了刘备,应该效忠刘备。我在你手下做事,应该效忠于你,这种归属决定了君臣之分,从道义上说,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会留在东吴,如同我不会到蜀汉去是同一个道理。”“能够说出这些话的人,足以显示其高贵的品格,他又怎么会背叛于我呢?”孙权以这样的话做结束。事后,为了堵住众人的嘴,更为了显示对诸葛瑾的信任,孙权曾数次派诸葛瑾出使蜀国,而诸葛瑾也均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每次到蜀汉,只是在公众场合和弟弟见面,私下场合,兄弟俩从未会面过,诸葛瑾以他的忠诚,回报了孙权的信任。从谏如流

标签:历史故事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