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08-02
情感故事:爱 ,在泥土里芬芳
借“七夕”莅临之际,谨以此文祝福经一路风雨泥泞,历尽沧桑艰辛,一路携手坚强走来的我的父母,健康长寿,晚年幸福。祝天下所有真心相爱的伴侣健康幸福,祝天下所有的恋人真心相爱,祈祷在爱的国度里,多一些真诚,少一些伤害,毕竟,心,伤不起……
只因爱
她,一位出生在人人向往的,号称祖国心脏的大都市,虽说在当初的年代称不上繁华,但因其家境殷实,也是很令人羡慕的。虽谈不上食御宴琼浆,着绫罗绸缎,也绝称得上丰衣足食,娇体备呵。
他——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之子,出生于平而又凡的,地图上放大多少倍都找不到名字的冀北小农村。
这两位让人想破脑袋都无法联系到一起的人,却天方夜谭般相惜相守几十年,如今依然爱浓浓、情浓浓。这两位令所有认识他们的人都心生敬仰的老人,正是我的父母。他们传奇式的相遇,缘于父亲被幸运的征为军人,更幸运的是被征为首都的军人,更更幸运的是,被征为北京南苑机场的军人!更更更幸运的是,母亲家就在机场附近,且很近很近。一次偶然的相识,爱慕的种子,便在彼此的心里扎下了根。
父亲的首长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因为外祖父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封建地主(政治面貌为封建地主成分),南苑大半个村子的田地都是外祖父的家业。在那个要求划清阶级界限的年代,父亲这个根红苗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分子,要与封建地主的女儿恋爱,其行为实属敌我不分。这是决不能允许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人,称得上德、智、体全面发展,父亲当时在部队已经入党、提干,还是“八一”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篮球打得相当棒。
父亲爱学习,酷爱文学,只是父亲生不逢时,要是当今年代,我相信,父亲定是清华或北大的天之骄子。父亲思维敏捷口才好,且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很受部队领导器重,为了不影响父亲的前途,劝父亲与我母亲分手,部队领导给父亲介绍一位阶级成分相当的女士,父亲会被留在部队继续任职升迁,否则,另两条路由父亲任选其一——转业去东北或复员回原籍,算是对父亲的处分。
考虑再三,父亲决定选择复员回家。那时东北人烟稀少,给人感觉很荒凉,因父亲是家中长子,怕此一去无归期,无异于被充军发配,父亲重情恋家,牺牲了仕途,选择了母亲与故乡。
母亲得知父亲的决定后很是感动,于是下决心同父亲一起回乡下,外祖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要知道,外祖父母有五个儿子,只有母亲这一个千金宝贝,视若掌上明珠,怎肯让宝贝女儿离开父母的呵护随一个不明背景的人远走他乡?
但母亲态度坚决,经多次力阻无效后,外祖父母只能无奈的妥协,因为他们太爱女儿,禁不住女儿的苦苦哀求,外祖父对外祖母说:如果女儿觉得这就是她的幸福,就依着她吧。于是,母亲在外祖父母挖心摘肝的痛苦离伤中,随父亲远行……
父亲复员回家带回两大宝贝,一是我母亲,再有就是一个一立方米大的、装满书籍的小木箱。我识字以后还饱读了好几本父亲带回去的书,我常常捧着一本厚厚的、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成人读物连蒙带猜的、以跳行式阅读游走在字里行间。
记忆里书名印象比较深刻的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烈火金刚》、《苦菜花》、《水浒》(当时我很自以为是的读它为水许)、《小二黑结婚》、《林海雪原》、《朝阳沟》、《地道战》、《沙家浜》(当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把它念作沙家兵),其它还有很多都记不得了。
牵挂
被摘走了心肝的外祖母,实在忍不了离别的伤痛折磨,女儿走后一个月,外祖母再也无法多挨一天,与外公商量后只身离京追过去看女儿,不看则已,看后,外祖母的心,疼的再也没有安宁过。女儿住的那间十来平米的土坯小蜗居,黑洞洞的家徒四壁,吃的是(说不好听的,简直就不是人能吃的食物)米糠、麦麸和野菜蒸的窝头,最令外祖母惊诧的是,还掺有棉花籽榨过油后剩下的皮子。
我祖母看到亲家母从北京来,在蒸窝头的棉花籽皮里面掺了些高粱面,算是待客的美食了。外祖母咀嚼着难以下咽的食物,看到女儿受这样的罪,哭得差点背过气,说什么也要将女儿带走。母亲陪着外祖母哭,边哭边劝边安慰,边说服边祈求,祈求母亲让自己留下来。
父亲流着泪不停的向外祖母认错、道歉。他实在不敢说一句挽留母亲留下的话,他怕外祖母骂他自私,他无力给外祖母一句会让母亲幸福的承诺,因所有的表白在此刻都显得太讽刺太苍白。(那是一种怎样感人怎样凄惨的场面啊,每每想起这些我都泪流满面。)见怎样劝说都不能将女儿带回去,丢了魂一样的外祖母失望的独自返京……自此,外祖父母再也没吃过一顿安心的饭,只要一坐到餐桌前,心里立刻想到:今天女儿吃什么?
以上这些,都是我长大来京后外祖父母经常跟我提起念叨的,可见外祖父母当年忍受了怎样的煎熬,这种骨肉分离的彻痛,怎是视女儿为心尖肉的父母能够忍受得了的?母亲一别八年没回故乡,不是不想回,是回不起,虽说那时火车票价才几块钱,母亲说,几年不回了,总不能回去时两手空空,怎着也得给自己的父母买点礼品,算下来要花几十块钱,母亲没有这笔积蓄,所以一直没回家看父母,期间都是外祖母想我母亲时自己跑过来看女儿的……
为你,愿饮一切委屈
忍受着同样煎熬的还有母亲,母亲在自己家里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日子,在这里,贴切的说,是从天堂跌进了地狱,让母亲如此勇敢接受这种磨难挑战的,是彼此心中那无坚不摧的,爱的力量!即为人妇,就要担起做妻子的责任,未出嫁时连自己袜子都不会洗的母亲,从此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洗衣做饭纺织耕田的艰辛生活(母亲在这里学会了纺棉线和织棉布的本领),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这些活计对于一个城里的女孩是何等的艰难啊,我时常感叹,母亲是以怎样的耐力与毅力克服了这种种的困难?我自豪,我的母亲是如此的伟大!
然,生活并不因母亲的努力而对她展现笑脸,祖母很自私,对母亲很苛刻。(我知道这样说已故去的祖母是对先辈的不敬,但事实如此,我在此表示歉意)祖母并不知道疼爱我的母亲她的儿媳,她只疼爱她的女儿我的姑姑,因为母亲当时没有当地户口,队上不分给母亲口粮,祖母时常觉得母亲分食了家里人的粮食而给母亲甩脸子看,母亲在自己家里时,谁用斜眼看她一眼她都不干,在这里却时常要看婆婆的脸色。在母亲生了我之后,祖母的抱怨更甚!因又多了一个吃闲饭的,母亲也不能像从前一样全力以赴的去干活,因为还要照看我,这让祖母视我们娘俩似眼中钉,横看竖看不顺眼。
当然,祖母不给我做漂亮的衣服也就理所当然,夏天好说,到冬天我就很惨,祖母只给我做一身棉衣裤。母亲说,那时的我很不够意思,都一岁左右的大姑娘了,还时常把一条棉裤尿的精湿,大冬天的弄的冰凉又没衣服换,害的母亲又发愁又心疼的搂着我哭……母亲没有能力给我多做一件衣裳,祖母甚至连缝衣服的针线都藏起来不让母亲用。
母亲没有钱,父亲也没有,他们没有掌握经济的权利,虽说那时谈不上是经济的时代。当时,父母的兜,真的比脸干净……祖母总视我与母亲为家里的负担,至今我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母亲解释说:可能当时祖母觉得母亲是城里人,在乡下呆不住,对她再好也是白瞎(好善良的母亲)。
母亲是个很要强很有尊严的女人,她不愿忍受这种被歧视的生活,同父亲商量,决定分开单过,祖母虽说时时觉得我们母女多余,却不同意分家,这意味着家里也将失去父亲这个壮劳力,虽说祖母嘴上说母亲是负担,但她心里明白,我母亲不是吃闲饭的,祖母很精明深知利弊。这次母亲没妥协。
分家是在年底进行的,分家协议写的是父母现在住的那间房子归父母所有,其余四间归祖父母与叔叔所有(父亲有个弟弟,是老幺,祖母很偏向他),房前屋后所栽种的树木,指定的归我父母,口粮只给父亲一个人的,母亲与我没有,协议达成。(之后这个协议因叔叔订婚又被修改过四次,因后来成为我婶婶的人,当时要求那个老宅的所有物品都归他们,才肯同意跟叔叔订婚,父亲在平息了母亲无数次委屈的哭闹后,终于在那张写着:长子xxx自愿放弃老宅中一切物品,老宅中,一草一木,自此都属次子xxx所有。双方自签字之时起生效,不得反悔的契约上签字画押。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那间本该属于我父母的房子,只不过当时作了价,一间房子作价30元,要叔叔补贴给父母,但之后父母一分钱的补贴也没拿着,呵呵,听起来很像个笑话。之后的之后,就是父母欢天喜地的把婶婶迎进了家门!这都是以后的事,在此不多说了。)
马上就到春节了,母亲只盼着一家三口能够开开心心的过个年。不知祖母是无意还是故意,分给我父亲口粮时,只分给父亲一碗麦子粒,母亲看着那一碗麦粒唏嘘不止,母亲发愁,发愁那一碗麦粒无法变成白面,因为太少,无法上磨推碾。母亲哭着跟父亲说,哪怕给咱半碗白面,我们也能将就着包几个饺子,这一碗麦粒让咱们如何享用啊……父亲也觉祖母过分,含泪端着一碗麦粒去找祖母理论,换回一碗白面过年。一想到这些就禁不住流泪,心疼母亲,替母亲难过。
祖母曾跟别人说母亲不知足,不知天高地厚的闹分家,过不了多久,就算她不被饿跑,也得领着孩子去讨饭!母亲听说后很气愤,没见过这样看晚辈笑话儿的长辈!发狠一定要过出个样子给祖母看!不能被她看扁!母亲赌气要求父亲以最快的时间申请了一块儿宅基地,用泥巴一通到顶盖了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没干透,我们就举家迁移离开了老宅。
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母亲跟我学的,外祖父母不知道这些,母亲从不跟他们说这些,怕他们难过(这一点,我得到母亲真传,生活中的委屈从不跟父母说,不能让父母担心)。母亲告诉我这些不为别的,只为教我做人要有骨气,人可以穷,但不可以没志气。人需要钱,但一定要挣得干净(这句是父亲的口头禅),这是父母常常教导我们的话。
我当时对祖母那个恨,真的是恨!我不觉得她是我祖母,感觉她就是我们教课书里描写的地主婆子。真正的地主都没祖母这么心狠(再大一点就不这么想了,只是替母亲委屈),外祖父母是地主,但他们都极为善良,外祖父本家境贫寒,在他很小时父母就去世了,他随哥哥一起逃荒来到北京,用卖苦力挣得血汗钱置了南苑大半个村子的田地,外祖父说:因为之前饿怕了,觉得只要有地,就不会再挨饿,所以,只要手里有点积蓄,就玩了命的买地,终于给自己买来一顶“封建地主”的大帽子(后来,斗地主分田地,外祖父家的土地都被充了公,外祖父一家也再次成为一穷二白的无产家庭,但还属地主阶级。唉……)
外祖父母人品都是很受人尊敬的,他们容留了上百个吃不上饭的长工,使他们免除了温饱之忧,其中很多都是外祖父老家的乡亲专程投奔他们来的,很多都落户在了北京,他们对外祖父的恩情念念不忘,我来京后,经常看到当年在外祖父家干过活的人来看望外祖父母。我祖母身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庭,却没有慈悲之心,很让人不解……
标签:情感故事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