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onghk
2012-05-25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给大家精选了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全一文,参加2012年高考的同学要认真阅读,学习下别人的思路及写作方法。
(湖南卷)--彼岸,灯火阑珊
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以,朋友们,就让这一切在脑海中联翩,请不要试图去登上彼岸,因为:
美啊,是距离成就了你。
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岛。它的参观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准站在岸边眺望,而不可以登岛旅游。”远远望去,小岛笼罩在一片紫霞中,风吹过,舞蹈起千万藤萝,美极了,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其实,那只是一座荒芜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野生植物。美国人用距离造就了它的美丽。
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朗,无数扬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
“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婉约。
彼岸,永远灯火阑珊。
可如果我们试图登上彼岸呢?
两只相爱的刺猬,想要走得更近去欣赏对方,结果却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伤痕累累。当距离消减的时候,美也随之消减了。
耶稣得道以后,回乡布道。许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成为他忠实的信徒。人们都把他当作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后人有人认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后,众门徒一哄而散。因为失去了距离屏障,人们对美的敬畏也就荡然无存了。
现今有不少人在考据蒙娜丽莎的原型。可我想问,如果人们知道了原型,那蒙娜丽莎的微笑还那么迷人吗?如果人们知道了断臂之因,维纳斯还那么流行吗?如果人们知道了一切,楼兰古国还那么美妙吗?
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彼岸,灯火阑珊。
云南高考高分作文:变味的善良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热心却唤回了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软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热情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
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21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心、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奥运;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
“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永葆善良甜蜜,为善良保鲜,让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点评:
沉稳,冷静,不凡的见解,入情入理的分析;读《变味的善良》,能使我们理性而理智地看待和处理某些事情,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让善举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不会烫伤别人的肉体和心灵;
文章所列举的三件事都很典型:领养孤儿、奥运热、汶川地震后某些人的“善举”;这些事为人们所关心,所熟悉,又是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人们就很容易将作者的推断和自己的认识进行对比、印证、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章因此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思考缜密,剖析深入;文章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人们的动机和后果都说得明白,分析得有理,使人不得不服;特别是领养孤儿的一段,说得在情在理,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文章的语言运用和内容表达结合得也很好;洗练,朴实,自然,不华丽,也不失雕琢,仿佛是在和你谈心,让你接受他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广东09年高考满分作文)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全文围绕“常识”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强调了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本文最突出的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性,生动自然,有个人见解,感情真挚;
但本文的书写不够工整,对常识的表述还不够精确,个别语句有瑕疵;
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缤纷成就和谐
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
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
《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泽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
“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缤纷的色彩,
――― 为何?
――― 缤纷成就和谐!
点评
就这道作文试题,不少考生只满足于演绎试题材料中的某种
“滋味”,未能对材料进行深一步的开掘、拓展,立意显得一般化,缺乏深刻,缺少思辨。本文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体“味”且辨“味”,在不同之中看到相同之处,“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掷地有声。
在作文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积极思考,善于思辨,是该文脱颖而出的秘诀。(俞发亮)
人民网-教育-东北师大附中范文:不老的陶潜
悠然南山下,灿然傲菊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古铜色的脸庞难掩岁月留下的年轮和沧桑,深凹的双眸像两颗深沉的明星,时时流露出智慧的光芒和倏逝的调皮———这些让我相信他就是真实的陶潜。这种意外的惠赐让我早已顾不得辨识眼前的先生是否真正地存在,我不禁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表达了我的喜悦和敬意:“见到先生我无比荣幸,您比我想像的要年轻许多。”
“是吗?”陶先生忍不住哈哈大笑,就像不谙世事的孩童,“那可能是生活对我的恩赐,做官的时间没有算在内”。说着,他抹了一下眼角喜悦的泪花。
“后世的人对您有说不出的敬佩,很多人渴望像您一样地张扬个性,悠然于南山之下。”我兴奋地向先生描述着后人对他的敬意和对山林生活的冀求。
“你的话让我欣慰不已,没有想到后世的人中会遇到这样多的知音。”
“可是,你必须明白,张扬于个性,执著于理想,它需要你做出极大的付出。换而言之,你要自我约束。”
“个性张扬如逍遥之鲲鹏,动辄腾翔于九天,静辄深潜于大海,天地纵横,任我翔弋,何须约束?再者,隐士隐于野,天地为屋,日月为灯,何其自由,要何约束?”
“饥饿难耐之时,面对五斗之米,你要约束;寂寞乡野之际,面对高官厚禄,你要约束。我欲张扬隐士之个性,必先约束人心之欲求,而后可得自由于天地间。水月镜花,兴象风神,然必有水清镜朗,而后有花月宛然。没有自我艰难之约束,则无有人生个性之张扬。”
先生的话在我耳边回响数日而不绝。每逢此时,我都凝视远方。天边云绝之际,不老的先生留下不老的影子,化作不老的回忆。▲
评点:
文章采用今人“我”与古人“陶潜”的对话方式,从而很好地阐释了陶潜性格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个性张扬与自我约束,突出了陶潜的性情与傲骨。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但简单的叙述,足以使人看清一个充满了人格魅力的作家形象。
我写全国卷作文:不要硬扶
刘工昌
苇儿,摔疼了吗?
别哭,别哭,妈在这里。从那个卖西瓜的一来咱这儿,我就知道那该死的不会做好事。外面好端端的大市场不去,偏要转弯抹角把瓜拉进这个小巷子来卖。这下好了,把我的孩子害惨了。我要找这个卖瓜的黑皮猪,你卖完了瓜屁股一拍说跑就跑了,我的孩子摔坏了咋办?苇儿,有没有事,你不要吓着妈妈呀,哎,就这么点西瓜皮,怎么就踩着了呢。恩,哼,要说还得怪隔壁那个贵阿三,看他吃西瓜的那副馋样我就来气,真象八百年没吃过的,抓起来就啃,鼻子嘴巴糊成一片,擦也不擦一下,把啃剩的那点随手一丢就疯去了,和他老子一个样,一年四季难得看到个人影。只害了我的苇儿啊,这一跤跌下去有轻重的啊,死阿三,跑到哪里去了,让我抓住看我不撕了你。看看这裤子,这胸脯,全是瓜汁啊。
哦,对了,这么脏那该死的清洁工哪里去了。那帮物业,只到收钱的时候才见得着你们的人,地上脏成这个样子也没有人管,现在还一个人都没有,还在困吧,昨晚怎么不死在麻将桌上的哟。下次收物业费的时候,有你们好看的。我就不相信,就这么一块小小的瓜皮,竟然没工夫把它处理掉。就这么点东西,谁看见了把它往垃圾桶一扔不就得了,还会有这样的事出现吗?多简单的一点事呢,怎么就没人去做呢。现在的人啦,啊,唉,懒得说了。
摔着了?这么就摔着了呢?嘿嘿,怎么搞的,这么不小心?快起来吧,你以为还是在你学校啊,摔了一下,会有同学立刻扶起你,会有老师过来安慰你,会有家长赶来心疼你,没有,什么都没有,这里只有坚硬的地板,冰冷的墙,还有喊天不应的房间。你摔疼了吗,不管有没有,你都得爬起来,象我一样,笑一笑,别整天哭丧着张悲悲切切的脸,弄得好象整个世界都欠你似的,或是趴在地上等着哪个裤兜里揣满善心的慈善家路过时牙缝里能抖落点星末子来。这世界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得住谁啊。还是象我一样,把头抬起来,笑一笑,只笑一笑就足够了。畏,转过身来,瞧我这张脸,不转过来,瞧不起我这张脸是吧,也好,要从我身上趟过去,当然不用看我的脸,但也得不要太把自己这张脸太当脸。注意啊,不是要你丧失把人支起来的格,在这个越来越厚颜无耻并且把厚颜无耻当成一种时尚的年代,一个人保持基本的秉性还是要得的,只是,怎么说呢,你们这个时代有一个词,叫自恋是吧,对了,不能再自恋了。
你知道你怎么摔交的吗?就是你把自己的那张脸太当回事,你总是爱高昂起那副高贵的头,高得让满天的星斗来闻你头发上头油的香味,却不肯稍微低上那么一瞬,结果就让那块小小的西瓜皮弄了个底朝天。这下可好了,屁股摔疼了,心也摔伤了。从小到大,你们的父母你们的老师总是一遍遍绘声绘色的向你们描摹着我们的好处,硬生生的把一个百草原绘成了大花园,让你们很多人心中想着早点完成枯燥的学业,到大花园里来采花。没想到这迈出的第一步就是仰天一跤,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没做心理准备又摔得特别痛的人又就此开始了彻底的转向,那个柔情的花园转眼成了冰窟窿。细细一瞅,好象什么都不对,什么都是假的,从小到大辛辛苦苦所受的教育就是一场蒙混孩子的雪衣,当你变成成人后将身一抖便全部脱落。于是,那颗原本被爱和幻想充盈的心由于过度的付出而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变得愤懑,渐渐的,报复的欲望和屈辱的感觉难于分开,由于一再受到罪不应得的激怒而达到疯狂状态,于是设法采取拼命的不合法的报复行为,以便发泄那种堆积在他和他那个群体身上所受的辱骂和追杀,终于被仇恨充满,仇视环境,仇视周围的人,进而仇视整个社会。我们常常悲哀的看到,许多在这里摔倒的人不是在这里贴一个警示牌,甚至顺手把它扔进垃圾桶,而是爬起来后就扬长而去,更有甚者,自己就躲在阴暗的角落,从一个个行人摔倒的痛苦中寻求龌龊的快感
这都是不好的。我们就是我们,既不象你们书上或老师们宣扬的那么好,也不是你们跌倒摔疼后所想的那么糟。今天,你摔倒了,我在后面笑。如果你是聪明人,你该明白我们这样做的用意。这不是幸灾乐祸,这是一种期待,令你感激涕零是我们的举手之劳,但我们深深懂得,这只会最终害了你。你该知道,在这样的时候,笑比哭好。
郑芦苇同学,你怎么啦?
有人说,我在埋怨你,这是他不懂一个为师者真正为师之表情,无论什么时候,我怎么会埋怨你呢,如果硬要说有,此时我有的只是焦急,还有不安,真的,绝对不是装出来的。从小到大,我是看着你走过来的。我所能给你的,也许没你母亲那么多,但她由于与你距离太近,过分的爱往往会遮蔽住她的眼睛,处在我这个距离也许能更真切的了解你。
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有时候也许正由于你太过听话,把你母亲和我所说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铭记在心,以致于走上社会后还不知不觉的把它当前行的座右铭,可是没想到走上社会后的第一次尝试就是这么一次不通人情的身体接触,做了这么多年老师的我知道,当一个过于单纯的人带着过于单纯的愿望奔向社会遭受迎头一击时会是怎样的情形。我真的害怕,你把那曾经单纯的热忱就此化为了刻骨的仇恨,如果真成了那样,那将是一个为师者永远难以原谅的痛。刚才有声音说,是我们做老师的把社会过于美化了,使他们不能及时体验到生活的残酷,以致于会对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望。我承认他说的部分是真的,如果你要从这方面来追究我们,倒也无话可说。
但我要说的是,事情并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作为一个教师,和你的父母亲一样,我们是人,是普通人,是在社会底层挣扎着活着的小人,我们有着与你们一样的孩子,同时得为着他们,就只能按照社会为我们所设定的既定规范走下去,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没有能力做出选择,社会也不会给这个条件给我们选择。因此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准备了两套面具,一套放在桌面上,大家都看的见的,一套放在桌底下,只是在私底下交流的。你可以说我们虚,是的,但是我不伪,对你们我们绝对对的起自己的心。也许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慢慢会明白我这话的意思的。
我还要说的是,不管人家怎样说,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交给你的,永远只能是你生命中极小的一部分,它也许能给你今后的生活留下一些印记,但决不能真正主宰你的生活,因此它不可能真正教会你怎样生活,一切还得靠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也好,牵着父母的衣襟也罢,还得靠自己来定夺。作为你曾经的老师,只能从心底发出他的祝愿:走好,一路顺风。
哦,对了,光顾说了,怎么忘了扶你了呢。来,抓住我的手,扶你起来吧。
慢。耶稣说,见车要翻了扶他一把。Nietzsche说见车要翻了,推他一把。我自是赞成耶稣的话,但以为倘若你不愿扶,便不必硬扶,听他罢了,此后能够不翻,固然很好,倘若终于翻到了,然后再切切实实的帮他抬。
老兄,硬扶比抬更为费力,更难见效。翻后再抬,于他们更有益。
三人闻声齐齐回头,那人已站在跟前。
“我叫鲁迅。”他说。
传承与创新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满分作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