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30
这些照片也引起了网友们的思考。有人认为,由于相似的气候、地理环境甚至饮食口味,国界线两边的人们原本就十分亲近;有人回忆起,自己在拉脱维亚、比利时和荷兰的感觉没有多大差别;一个印度人饱含深情地说起自己第一次去巴基斯坦的感受:“那种感觉就像回家。”
文森佐则向往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描绘的《昨日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根本没有护照、签证,人们可以在全世界自由旅行。
比起回到过去的“乌托邦”,文森佐说自己“更愿意谈论未来的国界线”。不久前,他的足迹踏上了“申根地区”的边缘。“我有一种倒退跃入超现实的、荒谬过去的感觉。”头发梳成波浪形的文森佐失望地说,这次旅行中,他多次被拦住,那些界限分明的国界线让他感到“悲伤又羞愧”。
他依然用分辨率极高的老式胶片机拍摄,每卷胶卷只能拍摄12张照片。文森佐喜欢这种无法被删除的拍摄方式:“我能拍的张数越少,按下快门之前想的就越多。”
在他看来,这些国界线也许可以在短期内解决问题,但是无论在欧洲还是世界,都不是长久之计。但值得欣喜的是,“缓慢、细微而激进的变化”正在发生,他希望这些地区有朝一日也能加入“申根地区”。
文森佐拍摄的照片本月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展出。75年前的9月,德国犹太裔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从被德军占领的法国翻越比利牛斯山抵达西班牙,试图从此取道逃往美国。由于签证被耽搁等原因,当纳粹拦住了去路,他选择了自杀。
在文森佐的照片中,这处法国与西班牙间的边境线勉强露脸:如今仅仅是地上的一排石头而已。
文森佐欣慰地发现,这些“人类历史上最暴力、血腥、危险的国界线”静静地消失了,“没有人庆祝,甚至没有人关心”。一切平静而自然,就像海浪带走了沙滩上的脚印。
精选青年文摘文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青年文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