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中考作文 > 天津中考作文

天津16年中考作文素材积累:高雅·淡泊

编辑:

2016-06-18

7.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

8.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9.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薛宣

10.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实战演练】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技法点拨】

该文题为命题作文,从题目“生命的格调”来看,重心在“格调”,“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下笔前首先要弄清题目中的含义,“生命的格调”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这样看来,“生命的格调”不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确邪恶之别。该题在文体上也没有明显的文体倾向,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若写议论文,可以扣紧什么是“生命的格调”展开议论,也可以论述如何让生命具有高雅的格调,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阐明生命应该具有什么格调。只要观点明确而集中,富有现实针对性;事例能围绕观点,分析精到;见解独到,鞭辟入里,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若写记叙文,可以叙述一个与“生命的格调”相关的故事,从中得出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也可以记叙一个生命格调形成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悟。若写散文,可以选取一个或几个你认为最能体现生命格调的古今中外的名人,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出其高雅淡泊的人生态度,体现其生命格调之美。

【作文展示】

生命的格调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一棵小草,也在用它渺小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一只小虫,也在用它卑微的躯体,诠释着生命的灵动;一株青藤,也在用它柔韧的枝蔓,蓬勃着攀援的力量。仰望自然,生命的格调多种多样。而我却要说,“清欢”才是生命最从容的格调。

历史让人明智。当余秋雨走近古罗马的斗兽场,其规模之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令他震撼不已。站在曾经辉煌至极而今满目疮痍的废墟上,他才体会到人世间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将云去风散。是的,昔日胜利的欢呼、失败的沮丧都是“曾不能以一瞬”,终将在时间的洪流中化为尘土。生命就应该在淡泊中回归本性,宁静祥和,又间杂一丝淡淡的喜悦。

自然使人回归本真。行色匆匆的现代都市人,热衷野外探幽。如果置身于江南悠长悠长的雨巷,脚踏着缝隙中小草探头而望的青石板,抚摸着湿漉漉的黛色长墙,尘世的喧嚣顿时了无痕迹。是的,暂时远离纷扰尘世的现代人,此时咀嚼的是“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是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的清新淡雅,悉心品味的是“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悠悠情怀。也许,行走在清静灵秀的江南,倾听着内心深处渐行渐远的絮语,感觉到的便是生命的清欢吧。这不仅仅是寻求心灵的宣泄,更是在皈依生命原本的格调。

王国维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人生看人生,一切只是云淡风轻。“清”是一种本色,一种风范,一种追求,一种格调。庄子淡然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只愿“曳尾于涂中”;陶渊明远离官场独自清闲,“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便是他内心的写照;居里夫人将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自己的金质奖章给小女儿摆弄,面对朋友的质疑,她只是淡淡地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古今中外,这些人始终坚守着心灵之树,坚守着心灵的那方净土,心清如水。

一箪一食是清,尝遍安定、温暖、简单;一瓢一勺是清,品出静谧、自在、平易。追寻可以让心灵的脚步休憩之地洗去尘埃、疲惫与浮华,让我们的心回归本真。这一路,穿枝拂叶,芳香弥漫,落下的泪却不悲凉。因为,“清欢”才是生命最从容的格调。

点评:

文章准确领会题目要求,立意高远,取材典型,构思严谨,说理透彻。开篇以苏轼词句作题记,高屋建瓴,点明中心。开头运用类比,由自然而人生,引出话题,清新自然。余秋雨走近在罗马的斗兽场,体悟生命应该在淡泊中回归本性的生命的格调;戴望舒低吟“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诗句,寻求皈依生命原本的格调。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坚守心灵净土,追求心清如水的格调。文章对材料的运用,信手拈来,详略得当,寓理于事,水到渠成。篇末点题,意蕴深长。

天津16年中考作文素材积累是不是对大家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中考胜利~

相关推荐:

16年天津中考作文素材积累(50例精彩结尾)

2016年天津中考作文素材积累:爱好·情趣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