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出国 > 移民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关卡大盘点

编辑:sx_zhangh

2016-04-20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势头逐渐上升,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要实现海外并购还是有很多关卡的。本站编辑就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关卡,一起来看看吧。

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大幅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精心的准备、周到的规划,海外投资也可能遭遇风险,乃至血本无归。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些年头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整理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常遇到的几类问题,给中国企业提供参考。

关卡一:“走出去”面临高成本

几年前,一家国内基建企业跟美国谈一条铁路线建设,当时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支持资金都已到位,仅剩2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需中方解决,国内银行一口咬定利率不能低于4.2%,但当时美国贷款成本不高于2%。这个资金价格美国公司难以接受,以至于铁路线最后被别国企业抢走。

融资难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头疼的大问题,对民营企业更甚。民营的融资渠道匮乏,往往不足以支持民企海外并购的资金需求。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不少银行对民企走出去项目也很关注,但由于贷款担保问题,抗风险性上不如央企,银行最终只好“袖手旁观”。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必须有国内资产做抵押,并且手续复杂,很多民意企业最后只能借道民间融资。

目前的现实是,商业银行只提供1年期贷款,最长不超过5年。而不少投资海外项目,尤其是基础建设类项目周期基本都在10年期以上。这么大的差距让海外投资显得如此不现实。此外,海外项目动辄数十亿美元的贷款额,也不是一般商业银行所能承受的。所以,能与海外大项目匹配的贷款大多来自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此类银行的中期贷款一般10年,长期可达30年。 可是对于企业来讲,政策性银行资金成本颇高。

由于政策性银行贷款没有竞争力,只能贷给那些高风险地区的项目。例如给非洲某项目的贷款利率甚至超过了20%。

国家的“两优贷款”也是企业“走出去”的资本来源之一,“两优贷款”分为“优贷”和“优买”两种。

“优贷”,指的是中国政府对外的优惠贷款,指定政策性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具有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贷款。

“优买”,是指为配合国家战略需要,推动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采用出口买方信贷形式对外提供且具备一定优惠条件、由政策性银行承办的特定贷款。

“两优贷款”一般通过央企的项目落地,并且要求有中国企业负责承建。项目、设备采购中“中国成分”原则上不低于50%。 然而企业想拿到“两优贷款”项目也非易事,审批部门颇多,程序非常复杂,项目从审批到启动资金落地最快也要1年。现实案例中还有耗时四年多的,投资政策都不知道变了几轮。

关卡二:助力政策与现实脱离

中国企业需要一个合理的体制、机制,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两优贷款”、丝路基金,还是企业层面的海外投资,中国在资本“走出去”方面尚缺乏整体安排和协调机制,相关部门缺乏配套政策,更无一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如何利用外汇储备配合中国“走出去”战略?政府部门一直都在筹划。

2013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表示成立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运用外汇储备给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提供贷款业务。具体方式是外管局把钱借给银行,银行再贷给企业。 据悉,该项贷款的利率在4%以下,基本上可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是业内人士表示要贷到很困难,“反正我们没贷到过,至今也没听说谁贷到。”

具体原因是,外管局委贷办只管贷款审批,是否放款又是商业银行的算盘了。商业银行要考虑到走出去项目的不良率,还有收益问题,所以放款的意愿降低。这样一来就起不到政策扶持的作用了。外储自身有长期固定投资的项目,业内人士表示,这与他们每年的绩效考核息息相关,总之有谁愿意动自己的奶酪呢?

实际上,我国政府陆续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包括自贸区的筹建和最近大热的亚投行,只是从理论到实际,中国政府和企业都还要摸索许久。

标签:移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