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编辑:

2015-10-14

三、作文(30分)

题目:感动

提示:生活中总有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人或事物,有时母亲头上的一根白发,父亲脸上的一条皱纹,朋友的一声问候,教师的一句安慰,兄弟的一次谦让……都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着实动了情。只要我们的心还没有麻木,我们总是被感动着……

请记下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场景。愿你的文章能带我们进入你的真实经历,让我们也感动一回。(字数500字以上)

(二)秋 颂

罗兰

(1)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2)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3)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4)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5)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6)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7)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8)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 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9)“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 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10)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11)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请找出本文中的词语:(2分)

答:

2、文中的(8)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文章从      、秋     、秋     、秋      、秋      等方面颂秋。(5分)

4、作者用以颂秋的几个方面有什么共同点?(2分)

答:

5、作者认为秋之“美”是什么?(2分)

答:

6、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这份秋之美”。(2分)

答:

7、请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 ,及喜欢的理由。(至少写两句)(4分)

答:

8、写出两句关于季节的诗词。(4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D    2、B

3、(1)舒庆春,舍予,温晴。

(2)朱自清全集。

(3)散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4、略   5、(1)B   (2)A   (3)C   (4)A

二、阅读理解。

(一)

1、不能。“好像”一词是“我”的自我感觉,其实父亲还是很爱我的 ,只是“我”年少无知,并未察觉,体会到。若删去,则表达不出这效果。

2、为后文表现深沉的父爱作铺垫。

3、无言的父爱感化不了无情的岁月,却能感动“我”的一片赤子 之心。

4、B C

5、选项A不是父亲才开始关心我,而是我开始理解父亲,读懂父爱。选项D“父亲的奢侈”实际上是父爱的厚重,“我的不习惯”其实是瞬间的感动。

6、亲情的力量已经打动了每一个人。

7、(1)、“我双手捧着……心啊”(2)“我扑过去抚摸……爱惜自己”或其他的也行。

(二)1、俗世繁华、耐人寻味、一尘不染、闲云野鹤、可望而不可及

2、解释说明

3、树、日、云、风、雨

4、它们都具有作者心目中的秋之“美”

5、作者认为秋之“美”是闲和逸

6、那些取得了“成功”,却把“功名”看得很淡的人

7、(略) 8、(略)

三、作文(略)。

提供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单元测试题:基本平面图形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测试题练习:几何图形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