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wangxx
2011-07-13
第六课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
3.懂得友善不只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学习表达友善态度、感恩心情的合适方式。
4.懂得爱是有原则的,学会分辨是非,诚实友善。
[过程与方法]
1.同学问相处,要努力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帮助、关心别人,在具体行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实现人生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教育学生从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爱心是博大的,但爱心是建立在分清是非基础上的,不是不问是非,更不是不要分清是非,只有分清是非后的爱心才更加可贵和真实可靠。
4.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相处需要友善,世界需要爱,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才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心动不如行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意义?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第二框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1.爱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适时的看望,一个及时的电话,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后的谦让,一次跌倒后的搀扶,这些都是爱心的体现。
2.爱心的内涵是什么?要怎样才能形成?
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
相关推荐:
标签:初一政治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