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三教案 > 历史教案

(最新)初三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教案:《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编辑:

2015-09-07

一、马可·波罗东游

(师导)刚才我听见很多同学说出了马可·波罗的名字,他是哪国人呢?(学生容易答出是意大利,并要求记住)为什么元朝时的中国对他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出示小标题)

㈠马可·波罗来华背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7页内容并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元朝疆域”图再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归纳:马可·波罗来华是在蒙古帝国已经建立、东西方陆路交通大开的背景下实现的。国力强盛、交通方便、对外政策开明。当时有很多像马可·波罗一样的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华。

(教师过渡)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曾到过中国,并受到元世祖的接见。他们回到威尼斯后,经常给马可·波罗讲述东方动人的见闻,使得马可·波罗既羡慕又向往,他很想做一个商人漫游东方。但我们知道威尼斯到大都路途遥远,那这一路他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出示第二小标题)

㈡马可·波罗来华经过

(出示活动的“马可·波罗东游路线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他经历的国家和地区,学生复述。学生回答后要求在各自的《填充图》中填出,加深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识记)

(师结合地图补充)这一路的艰辛困难,常人完全难以想象。当他们到达阿富汗东北端时,马可·波罗由于适应不了高原山地的生活,不幸病倒了,只好停下来疗养。一年后,马可·波罗恢复了健康,继续前进。后来又面临翻越帕米尔高原的艰苦行程。久病初愈的马可·波罗硬是咬牙克服了困难。费时三年半,于1275年到达元代上都,最后终于到达大都。从马可·波罗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讨论)

(师导)既然马可·波罗带着羡慕和向往,历尽千心万苦来到中国,那他在中国的这十几年里都干些什么呢?(出示第三小标题)

㈢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读教材,请学生概括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1.学习中国语言;2.受皇帝赏识做官;3.受皇帝之命巡游中国各地、出使亚洲一些国家。

可见马可·波罗不是一般地侨居中国,而是深入到了中国主流社会;积极参与了中国事务,这为他后来写《马可·波罗游记》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马可·波罗游记》究竟是怎样一本书呢?它对西方有怎样影响呢?(指导学生看48页的小字,概括《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影响)

总之《马可·波罗游记》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它一方面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兴趣,增强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社会动力;另一方面,游记提出了从欧洲可乘船到达东方的看法,破除了赤道无法穿越的误解,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学者弗兰西丝·伍德博士又一次提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但我国史学界的大多数学者根据许多史料的记载,认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不过《马可·波罗行纪》中的文字记载,确实也有夸张的成分。例如,书中说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就言过其实了,反而证明马可·波罗并未到过日本。他对日本的了解,充其量只是耳闻,并非目睹)

(师导)其实在古代,既有象马可·波罗那样不远万里专程到东方充当文明交流使者的,也有许多无名无姓的普通人,默默地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做着贡献,这其中阿拉伯人是最值得称颂的。为什么众多的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使者呢?(打出《12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传播文化。由于阿拉伯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接合部,所以,它同时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亚非古国文化的养料,形成了兼有东西文明特征的阿拉伯文化)

(师导)说到阿拉伯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会畅所欲言,越扯越远,老师要及时收心)对,刚才有同学说道了阿拉伯数字,它可是东方文明的重大成果啊,其西传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的突出例证。(课件显示第二目标题)

标签:历史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