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三教案 > 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教案:孤独之旅教案集(十一)

编辑:

2014-12-24

学生可能会找到的句子: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准确、细致入微。

(2)“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芦苇荡的广阔,“绿色的浪潮”不仅写出了颜色,更充满动感与生机。

(3)“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的茂密幽深反衬出小船的孤单,使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更加真切。

(4)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联系生活,畅谈“孤独”

教师: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成长的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过孤独吗?

1.把个人亲身经历过“孤独”的故事在全班进行交流。

2.每位同学用“孤独是……”写一句话,在全班作一次朗诵。

多媒体展示:

示例1:孤独是一座没上发条的钟,孤独是一朵凌寒开放的花;孤独是面对爱人欲诉不能的无奈,孤独是面对朋友难分难舍的牵挂;孤独是满怀心事时的一声轻叹,孤独是希望渺茫时的一缕华发。

示例2:孤独是我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看着嬉闹的人群,却寻找不到一束熟悉的目光。孤独是我坐在豪华的餐厅里品尝着美味佳肴,身边却没有人和我对饮谈笑。

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给予点拨与提示。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彩句段,加以鉴赏,积累语言。

2.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教案:孤独之旅教案集(十一)

教学反思

一、《孤独之旅》以第三人称进行写作,且小说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障碍。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用“代入式”进行阅读,假设自己就是杜小康,设身处地理解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对学生掌握小说主旨、理解题目含义都有很大的帮助。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二、探究环境描写作用时,出示相关的图片,阅读与欣赏相结合,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像,充分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让学生明白,人物和环境是互相依存的。离开了环境,人物便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

资料链接

一、作者资料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入北京大学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近作《细米》获第六届(2001~2003)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二、《草房子》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芒,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讨孩子喜爱又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拓展阅读

孤独与蚕的联想

孙骏毅

佛祖释迦牟尼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智者舍利弗答道:“用菩提叶去遮盖它。”

头陀大迦叶答道:“用净水瓶去盛起它。”

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一滴水融于海才不会干涸,一缕丝织于锦才有自身价值;孤树和森林,那简直是两个世界!

但,你反驳我说,为什么我生活在班集体里,却常常感到孤独?不错,我的主课成绩是名列前茅,那是我辛勤耕种的收获,凭什么遭人嫉妒?不错,我的作文是在报上发表了,凭什么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盯着我?我读过《爱因斯坦谈人生》中的一段话:“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把自己看成是在火星上生活,周围全是一群怪物。”

朋友,恕我直言。如果不是你曲解了大师的话,那就是大师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的内心独白。诚然,孤独也是一种理性的痛苦,一种悲壮的美,它常常会产生雷电般的创造力。但是,一颗伟大的心灵是永远不会孤独的,它可以在他的创造中和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中获得知音。平庸的孤独带来的是苦恼和忧烦,伟大的孤独催发的则是奇思妙想,好像同一片土壤并不总是生长同一种树。

从你的“自我孤独”中,我想到了蚕。蚕吐出了丝,丝缠成了茧,最后也把自己严严密密裹住了,咬破它,也还得靠自己。不错,你在班上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本也无可非议,但你何苦远离丰富多彩的班级集体生活呢?优胜劣汰,用于同学间的友谊就相当糟糕。一个不能或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的人,是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一滴水纵然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不投入大海,也终究是要干涸的。

走出自我封闭型的“孤独”的茧壳,需要真诚。裴多菲把真诚看做是一个人最高的品格,而平等、互尊、互助、互爱,又是真诚的友谊不可缺少的润滑剂。要使自己心里充满阳光,首先要把阳光散布到他人心里。你之所以会感到“孤独”,我思忖一是用放大镜看了自己的长处,看了他人的短处,于是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二是总是怕别人嫉妒,却又把嫉妒重复。

走出孤独,阳光依然灿烂,春风依然和煦,生活依然美好。愿你成为一滴融于大海的水,更愿你成为莽莽林海中一株生机勃勃的树。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教案:孤独之旅教案集(十一)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语文教案栏目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