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一教案 > 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学案:在山的那边(1)

编辑:

2014-11-10

5.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4分)

【学习心得】

1.在山的那边

【预习提纲】

1.①痴迷地想。②隐蔽,不外露。③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④凝结成。⑤吸引,招引。⑥喧闹沸腾⑦水满湿润。⑧失去水分,没有水。⑨)一眨眼之间。

3.①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②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③ “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④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⑤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⑥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⑦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⑧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⑨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⑩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使人兴奋。

【合作展示】

2.①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究将会实现。

②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检测反馈】

1.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2.对理想的渴望;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3.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4.答出其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即可。

【总结】由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的就到这里了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学案:在山的那边(1),希望这篇学案有利于您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关推荐

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第6单元)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之寓言四则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