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28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A、知人论世: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3、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 —— 抑制 ——喷发:手足情深)
B、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
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
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C、写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
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
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
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
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 读 (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 2、全班读 3、教师范读
七、背诵
八、作业 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册语文人琴俱亡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语文教学计划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