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6-12
转眼间初中的课程已过半,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将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范例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二课时。下面我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写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经两首》等先秦文言诗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并且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① 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 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①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②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方法目标:
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弊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②从与人交往的方式上有所启迪。
(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四) 教学难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诵读法
读讲并行,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问答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讲授法
针对重、难点,依据课文的三个自然段,逐段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 说学情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初三的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诵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联系史实,导入课程
导入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历史上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往往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
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
魏征诤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要遇到明君圣主;二是既要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在这方面战国人邹忌就做得非常成功和出色。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设计意图:引用比干、屈原、魏征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同学们谈感受,进而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中“讽”字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第二步:共同探究,解决字义
学生朗读课文,共同解决字音字义,进而全文翻译。
(设计说明: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扎实学生的文言基础)
第三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一)明确段落大意,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二)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感悟;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标签:语文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