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3高考时事政治练习题:收入分配公平与就业

2013-05-31

参考答案:①2005—2009年,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快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生产要素收益和经济效率挂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为此,国家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5分)

参考答案: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这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3分)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分)

11、材料一: 图1 “十一五”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图

表1 “十一五”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增长表(单位:亿元)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三农”支出339743185955.57253.18183.4

教育支出538.331076.351603.711981.392159.9

医疗卫生支出138.03664.3826.81273.211389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23.032302.362743.593296.673582.25

注:2010年数据为中央财政预算支出。

材料二: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努力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1)说明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

参考答案:①“十一五”期间,全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三农”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公共财政支出也随之大幅度增加。(3分)②这说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公共财政向民生工程倾斜,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3分)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党和政府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经济意义。(6分)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分)②有利于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2分)③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分,如答和谐社会也可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2、材料一

注:① 2006年到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1.4%,2010年上半年增长11.1%。②2010年财政收入为预期值,各项支出为预算支出。

(1)分别描述图1、(含注)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两图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参考答案:图1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逐年增多;图2反映了“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两图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6)

材料二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的重要意义。(8分)

参考答案: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加大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分)

13、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即将开启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上半年

财政收入18.524.243123.111.730.8

城镇居民

可支配收入10.3312.0917.2414.478.8313.63

(1)请你分析图表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分)

参考答案: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很快,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08、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两者有所下降。(2分)

(2)针对图表中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辨析。(7分)

参考答案:①国富即意味着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很多,民富即意味着居民个人收入多,二者都来自社会财富。(1分)②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个人的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如果国家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民富必须国富。但是,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影响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5分)③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共享改革成果,从而实现民富国强。(1分)

13、近年来,民生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其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下图为2003-2007年某省城乡居民收人、工资涨幅与GDP涨幅的比较。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谈谈党中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12分)

14、不管是富贵者,还是贫贱者,都应该体面地、有尊严的生活着,这是现代文明法治社会对公民权利基本保障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民谣虽然有些偏激,但是道出了部分群众生活的艰辛。

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友交流时指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从个性化表述提升为官方承诺,彰显了我国政府的价值取向。

(1)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政府应该如何“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6分)

参考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破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尊重和保护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分)。②我国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必须履行好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积极创造条件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分)③我国政府的权办是人民赋予的,必须要接受老百姓的监督。这既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民主人地位的体现。(2分)

(2)请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哲学依据。(6分)

参考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群众生活艰辛,这一状况决定政府的政策取向。(2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是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有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老百姓参加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2分)(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可得2分)

15、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指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新的阶段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法的局限性日益明显,需要及时加以调整。这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与分配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结合材料,请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过程。

参考答案:①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这些变化说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的。④认识具有上升性。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16、某职工用漫画《他敢剪吗?》,描述所在企业存在的某种现象。

注:近几年来,该企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0%。与此同时,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年均仅增长5%。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你认为“他”敢剪吗?(6分)

参考答案: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但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因此,他不敢剪。(6分)

(2)联系(1)的结论,结合材料(注解),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该企业的今后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①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企业发展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分)②要保证劳动报配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理顺企业和职工的关系(3分)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1分)

17、材料一:“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该群体具有高智、群聚、弱势、如果不关注易引发社会问题等特征。来自大城市的吸引、日趋严峻的高校就业形势、实际工作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是“蚁族”形成的三大原因。

“蚁族”现象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

(1) 有人认为,解决“蚁族”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在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8分)

参考答案:①解决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3分)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3分)

此外,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也离不开企业的良性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分)

材料二:蚂蚁有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蚂蚁有强烈的期待情怀: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蚂蚁还有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2)蚂蚁的精神品质对“蚁族”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哲学启示?(9分)

参考答案:①蚂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启示“蚁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3分)②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启示“蚁族”,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③蚂蚁强烈的期待情怀启示“蚁族”,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3分)

18、材料一: 表一:近七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预计)

340408495559611631650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2009年还有15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

表二:某市2010人才供需对比

学历硕士及以上本科毕业生大专毕业生

用人单位需要情况19%48%33%

劳动力的供给情况17%5 7%26%

表三: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和北部地区

72.8%25.2%2%

首选

职业白领行业蓝领行业新兴行业

71%27%2%

材料二: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村的简陋民房中,聚居着一群上班无岗或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为“蚁族”。他们大都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但也不得不面临就业难的现实,有人因此戏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蚁族”宁愿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不愿到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就业,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认为,“蚁族”多数觉得在大城市的机遇多、发展空间大,在中小城镇或农村可能荒废人生。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国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有效就业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1)材料一中的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6分)

参考答案:①从表一,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供给大于需求 ②从表二,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本科生过多,专科生供给不足 ③从表三,大学生就业观念亟待更新。

(2)请结合上述材料与表格,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参考答案:①政府:扩大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②政府:加大对劳动者就业观念的更新与培训。③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力,破解城乡二元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个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⑤理想转化现实,艰苦奋斗,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

19、大学生就业、农民养老保险等问题,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4-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变化情况如下(单位:万人)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208338413495559611

材料二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通知, 提出以下措施: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去; 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更多地吸纳大学生;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建一批就业的见习基地。

结合上述材料, 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分)②就业是民生之本, 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必须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2分)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分)④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与社会稳定和谐, 国家必须高度重视。(2分)

20、材料一 2010年可能是就业形势最复杂的一年,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630万,就业率最高只能达到80%,再加上新增的劳动力和企业改制造成的失业下岗工人,就业压力巨大。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半年应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实施好岗位拓展、创业引领、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

材料二 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要重视高校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12分)

参考答案: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重视和扩大就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扩大就业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体现。③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重视就业问题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扩大就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⑤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劳动者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⑥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调动人们积极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和劳动者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0分)

参考答案:国家: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③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劳动者:④明确享有的权利并履行劳动者义务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⑤依法签订劳动合同。⑥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6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高考 > 高考备考 > 高考政治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