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

编辑:sx_zhaoll

2013-11-25

 【摘要】: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最新整理搜集了关于“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的内容,一定是各位最需要的,请大家览阅!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改为选修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大学语文的存废与改革也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其实,人大并不是国内第一所将大学语文由必修变为选修的高校。今年年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显示,在全国91所高校参与的调查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有34.8%,课时也在逐渐减少,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

可以说,“边缘化”已成为近些年大学语文课程发展不争的事实。但不可否认,很多高校和学者也在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做着积极的努力。对处于尴尬境地的大学语文而言,“变则立,不变则废”似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大学语文是“高四语文”?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改为选修课引起社会热议。在今年北京高考改革增加语文分值的背景下,人大的做法难免引发质疑。人大校方曾表示,该校之所以做出如此调整,是因为学生对这门课热情不高,多次课程测评的综合排名都排在倒数第二位。

其实,在人大之前已有很多高校将大学语文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甚至取消。今年年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显示,在全国91所参与调查的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34.8%,62.5%的高校大学语文课时在32个或更少。有专家称,实际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高校比例肯定没这么高,还有很多高校甚至没有大学语文课。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大学语文课一直饱受非议。有人直言大学语文是“高四语文”,教授内容和教法与中学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备受学生冷落,学校开课的热情也不高。北京某理工类高校的毕业生小李就向记者表示,他大一时上的大学语文课就是老师照本宣科,后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去上课也偷偷干别的事。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学生表示,上大学语文有很多收获,如增强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修养等。大学语文课质量参差不齐。

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五花八门

据记者了解,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把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的高校属少数,有的学校只是将部分专业设为必修课,而且是否开设由院系自己决定。很多高校则有大学语文选修课或阅读、写作等相关选修课程。在开设大学语文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学校中,该课程一般上一个学期,2个学分,大概32个课时。授课教师主要为各高校中文系的教师。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教材来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可谓五花八门,有统计称,有几百种甚至一千多种不等,编写思路也有很大不同。记者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学语文革教材,有的按照文学史脉络来编写,有的则按爱国、青春等专题来分类,还有的按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来编排。“老师们大多自己选择教材,也有的老师不用教材。”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教师告诉记者。

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当时全国一百多所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约占市场的30%;南开大学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南京大学(招生办)丁帆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东南大学(招生办)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北京大学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等5种教材占市场份额的15%,其余55%为其他品牌的教材。

专家分析,目前高校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老师会上成文学作品鉴赏课,有的老师则侧重于应用习作。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是语言能力,也存在争论。老师不一样,学生群体不一样,课程发挥的空间就很大。“这是优势,也是劣势,这是大学语文迟迟没有发展成一个学科的重要原因。”

标签:高考资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