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1-19

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以下是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请考生认真练习。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1.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     )

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

A. 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 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3.  秦始皇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4.“为人君者,取象于天”。该语应出自(     )

A. 《论语》    B. 《韩非子》    C. 《春秋繁露》     D. 《荀子》

5.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姓名 官职 出身

萧何 相国 县吏

樊哙 左丞相 狗屠

灌婴 太尉 布贩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

A. 世卿世禄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6.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

A.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C.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7.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8.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9.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B. 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 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10.  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     )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

11.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12.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

A. 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 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C. 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 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

1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 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农业劳动的场景

B.使用的生产工具

C.“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

D.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

14.读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

15.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

①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