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6-01-26
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以下是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专题检测,请考生及时练习。
1.(2014江苏单科,2,3分)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2.(2014海南单科,4,2分)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3.(2014海南单科,7,2分)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4.(2014重庆文综,4,4分)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 )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5.(2014福建文综,14,4分)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6.(2014福建文综,13,4分)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右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7.(2013课标Ⅱ,26,4分)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8.(2013大纲全国,17,4分)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祐、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9.(2013重庆文综,4,4分)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10.(2013山东文综,10,4分)《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