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6
一、选择题
1.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派主张“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而儒家学派主张仁和礼,故A项错误;该学派主张“清虚可以为治”,即认为只要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故B项正确;法家主张法治、集权、改革,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2.A 材料中“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低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的信息说明其主张“依法治国”,属于法家学派,故A项正确。
3.C “屈民而伸君”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谴告他,C项能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从某个角度阐释,表述不完整,故A、B、D三项错误。
4.A 董仲舒提倡的“三纲五常”不利于健康民族性格形成,故A项正确;朱熹和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晚于董仲舒,故B、C两项错误。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并非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故D项错误。
5.D 西周时宗法制已经完善,故A项错误;题干意思是赞成泰伯的辞让而不是反对宗法制,故B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讲述的是西周王室的历史,故C项错误。
6.B “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的意思是“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并非指法律由君子制定,故A项错误;从题干“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可知,其强调君子为吏的作用,故B项正确;题干表述的是执法者为君子还是小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并非指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故C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君子与法律的关系,没有涉及严苛的法律和以德治国,故D项错误。
7.B “天人合一”侧重于天与人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符合题干“物类相召”,故B项正确;C项与“天人合一”思想相似,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
(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3)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解析 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学校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根据材料三可归纳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是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专题提升检测及答案的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希望考生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