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19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汴京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面积34平方千米,比唐长安城要小,但是人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人。城内有8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2万多家商店。流传至今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定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1998年,美国出现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2000年,财政盈余达到1 310亿美元。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3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材料三中美国的“新经济”现象。(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的一封信
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的宗教改革学说不同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关键在于,路德认为灵魂获救完全是信徒个人的事,而中世纪的理论则认为灵魂获救需借助中介人或代祷者。
——李平晔《人的发现》
材料二 梁启超在引进、介绍近代资本主义价值、道德观念时,总是与国家紧紧连在一起,“欲使吾国之国权与他国之国权平等,必先使吾国中人人固有之权皆平等,必先使吾国民在我国所享有之权利相平等”。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家普遍摆脱了民族主义情绪的纠葛,把国民性改造运动推向全新的“立人”阶段,如胡适说:“争你们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称为“人的发现”的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大史实,分析该观点产生的背景。(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梁启超和胡适对人的关注分别摆脱了什么因素的束缚?在不同历史时期,他们对人文主义的追求有什么共同点?(6分)一、选择题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