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6-02
“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历史史论结合专题测试,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 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今天的史学家多贬其徭役繁重;隋文帝土木建设规模也不小,如营建大兴城,设仓库,开运河,但是今天的史学家多夸赞其功。究其原因是( )
A.评价标准不一样,史学家褒贬各异 B.民间已成定论,史学家只好附从
C.历史人物贡献不同,史学家褒贬自然不同 D.古史如此评价,史学家断难翻案
2. 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当前,下列主题最适合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
A.“火烧圆明园”的情景 B.“戊戌政变”内幕
C.“新中国成立”详情 D.“辛亥革命”的情景
3.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 )
A.正确的 B.根本错误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
4. 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
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
5.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6.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7.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国家……,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破坏性的
B.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 殖民国家的经济掠夺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8. 日军侵华期问,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9.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奴隶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 )
①古雅典陶片 ②甲骨卜辞 ③《民法大全买卖契约》 ④西汉浑仪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 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
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 D.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
11. 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 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12.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13. 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 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的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布诺赫在此强调的是( )
A. 鉴往知来 B. 以古讽今 C. 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14. 学习历史的时候,经常要接触史料。有人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15. 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据此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A.玉面人的年代 B.玉面人的特征 C.扁足青铜方鼎 D.鼎内壁的小篆
二、主观题
16. 某班的同学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不少有关法律的条文。(14分)
第一小组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作了相关整理:
“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
“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夫盗千钱,妻所匿三百,可以论妻?妻智夫而匿之,当以三百论为;不智,为收。”大意是:如果丈夫偷钱一千元,妻子藏匿三百元,妻子应该怎样定罪?如果妻子知道丈夫偷钱而藏匿,当以偷钱三百元论处,如果不知道,不追究。
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第二小组查找到是古代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的部分条文。其中这样描述: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如果手和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
第三小组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他们从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些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各组利用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关探讨,请你参与讨论:
(1)根据第一小组搜集的信息,请你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法律的哪些特点?(5分)
(2)你认为第三小组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与《十二铜表法》相比,增添了哪些合理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材料)?(4分)
(3)从三个小组收集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和罗马维系统治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4)假如你参与了材料的收集,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收集来的历史资料?(3分)
17.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史料研习: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2分)
(2)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2分)
(3)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2分)
(二)理论指导:
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是如何开创人民民主政治新局面的?(4分)
(三)问题研讨
“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2分)
18.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德国现代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5分)
史实 推论
①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 普鲁士的制度比法国先进
②威廉二世上台后放弃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 俾斯麦为人过于骄横,不受威廉二世赏识
③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分裂为两个国家 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
④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胜利
⑤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民主德国高,政局更稳定
19. 历史学科的材料多种多样,因此试题材料呈现的形式既有文字性的,也有表格、漫画、地图等形式。其中表格型的材料题,要求我们首先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数字反映的问题,再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回答。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表格,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简析材料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6.9%到1956年的0%的原因?(1分)
材料二 1800年~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
金额 1.4 2.4 7.2 14.7
——引自夏诚著《近代世界整体观》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1分)试分析其出现的物质技术条件。(2分)
材料三 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
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美国(1932年) 47% 75.7% 约1700万人
德国(1932年) 40.6% 70% 600万人以上
日本(1931年) 32.9% 75.9% 约300万人
资本主义世界 1/3以上 2/3 3000万人以上
(3)从材料三的统计表可以看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2分)
材料四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4)从材料四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1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3分)
20. 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14分)
图一中的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图二中的人为自己立了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
图三中的人在贞观时期远嫁吐蕃。
图四中的人是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作者。
(1)这四位女性分别是谁?(4分)请分别概述她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8分)
(2)在中国古代史上,尽管有很多女性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总的来说,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成就比不上男子。请简要分析造成中国古代史上“女不如男”的原因。(2分)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