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模拟题

2016年北京房山区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与解析

编辑:

2016-05-21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说诸葛

郭英德

①相比较而言,诸葛亮之所以为历代的人们所称道,也许就因为他更像位文人,而不那么像政治家。《三国志演义》小说塑造诸葛亮形象的时候,融入了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包括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

②“凤翱翔于万里兮,非梧不栖;吾困守于一方兮,非主不依。”(卷八《玄德风雪访孔明》)——诸葛亮还没有出场,先由他弟弟唱出这首歌,代他表明心迹。刘备一顾茅庐,二顾茅庐,都不遇而返,直到三顾茅庐,才终于请出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足不出户,就能勾勒出“三分天下”的大势,真是出手不凡。此后便是诸葛亮如何辅佐刘备、施展才华、纵横捭阖、可歌可泣的一生故事。

③诸葛亮无疑是明智的。

④在汉末群雄争霸之时,诸葛亮屈居南阳,躬耕陇亩,以待天时。当时北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东有踞长江而窥天下的孙权,邻居荆州还有汉宗室刘表,但是他却看中了兵不过千、流离失所、无处栖身的刘备,认定只有刘备才是他一直等待的有道“明主”。事实正如他所意料,刘备对他推诚相待,君臣投契,如鱼得水,使他得以尽展雄才大略。

⑤与一般和平年代的官僚不同,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时代的政治家。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上政治舞台的。《三国志演义》讲了许多选才、用才以至争才、抢才的故事,争夺城池甚至都不如争夺人才重要。曹操在攻下荆州后就说:“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蒯越)也!”(卷九《刘玄德败走江陵》)诸葛亮在这些人才中是最杰出的,而且他不是坐等着别人来选他、用他,而是静观形势,选择“明主”,保持着一种在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建立以后人们丧失已久的“择主”的权利。士一旦取得了这种“择主”的权利,就获得了政治生活中的自由,真正可以像先秦士人所说的那样,“为帝王师”,“平交王侯”了。

⑥更值得指出的是,诸葛亮在主动选择了“明主”的同时,也主动选择了失败。诸葛亮聪明过人,料事如神,在“隆中对策”时,他未出茅庐,已经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选择了刘备,也就选择了失败。

⑦诸葛亮对自身选择的失败命运有清醒认知。火烧赤壁后,诸葛亮差遣关羽前往华容道堵截曹操,这一做法连刘备都觉得不合适,说:“吾弟云长,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但诸葛亮却回答说:“亮夜观乾象,曹操未合身亡。留这恩念,故意等云长做个人情,亦是美事。”刘备竟然夸他:“先生神算,世罕及也!”(卷十《周公瑾赤壁鏖兵》)曹操虽然“未合身亡”,但也不妨试一试,派赵子龙或张飞前往劫杀,没准还“人定胜天”,把曹操给杀了。但诸葛亮却偏偏要让关羽“做个人情”,这不是有意为之吗?在“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坚执不采用魏延的奇计,直捣曹魏的老巢许昌。这虽然由于他一生谨慎,但更因为他心知曹魏“势不当亡”。

⑧的确,诸葛亮不仅从事的是徒劳无功的事业,而且从事的是自己早已知徒劳无功的事业,他正是要在这种徒劳无功的事业中考验自己的能力、意志、道德和信念。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赤壁大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诸葛亮淋漓尽致地施展出“补完天地之手”(卷九《诸葛亮舌战群儒》),充分表现出从孔子以来儒家士人秉持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风范。

⑨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告诉诸葛亮:“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话说得太重了,诸葛亮听了以后,震惊得“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说罢,“以头叩地,两目流血”(卷一七《白帝城先主托孤》)。

⑩刘备也许早就估计到、也许没有估计到,像诸葛亮这样的文人,是永远也不可能篡位夺权的。他们能有志于为帝王师、登宰相位,但却从来不曾想到、更从来不会去做“帝王梦”。尽人事而知天命,这原本就是“士”的本色。

11在这一方面,诸葛亮也恰恰是忠贞的化身。他说到做到,“夙夜未尝有怠”(卷一九《孔明初上出师表》),直到死而后已!临死时他还深深地感叹:“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攸攸苍天,曷我其极!”(卷二一《孔明秋风五丈原》)

12诸葛亮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也是辉煌的;诸葛亮的功业是失败的,但也是不朽的。诸葛亮正是在悲剧的一生、失败的功业中,证明了自身的能力,锤炼了自身的意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发扬了自身的道德,塑造出让后人景仰的完美的理想人格。

(节选自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有删改)

19.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诸葛”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解说 B.劝说C.戏说 D.评说

20.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性格高洁。《庄子·秋水》说它“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B.“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指的是曹操称帝后通过挟持天子的办法来逼迫天下的诸侯承认自己的皇帝地位并归顺自己。

C.“亮夜观乾象”中的“乾象”指的是天象,旧以为天象变化与人事有关,如《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仰观乾象,参之人誉。”

D.“白帝城先主托孤”中的“先主”指刘备,因为蜀汉政权前后只有刘备、刘禅父子两位皇帝,所以称刘备为“先主”,称刘禅为“后主”。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三国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人称道,是因为他具有包括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在内的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

B.诸葛亮“隆中对策”就已知“三分天下”的大势,虽知天命却尽人事,施展才华,纵横捭阖,充分展现出作为“士”这样的读书人的本色。

C.《三国志演义》浓笔重墨地描写刘备“三顾茅庐”,既赞美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品格,也突出了诸葛亮“非梧不栖”的主动选择的特点。

D.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坦诚地告诉诸葛亮:如果继位的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如果他担不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就要换其他的子嗣取而代之。

2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④段中说,“只有刘备才是他一直等待的有道明主”。刘备这个“明主”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⑵第⑤段中说诸葛亮“静观形势,选择‘明主’”。诸葛亮主动选择明主的目的是什么?(2分)

23.第③段中说“诸葛亮无疑是明智的”。纵观全文,诸葛亮的“明智”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4.本文围绕着诸葛亮一生功业展开,看似散漫,实则严谨,谋篇与立意有很强的逻辑性。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5分)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在北京上下班可以说天天堵车,可堵车别堵心,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帮助、谦让等事情常出现在你的眼前,请你把印象最深的一幕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②近日,某小学给学生留的寒假作业是:坚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不打电子游戏,不碰手机和电脑,每天用阅读、运动和同学互动来代替网游和上网。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③某学校学生会拟在5月中旬举行全校学生参加的主题为“传承经典,爱我中华”诗歌朗诵会,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号召全校学生积极报名参加的启示。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请以“一念之间”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收取了三年城门票的凤凰古城决定暂停收费。作为社区型景观的凤凰古城,从它收取城门票148元到现在取消,一直在引发大家的热议。有人说在这“大门票”的背后,是在考验当地管理水平与管理思路,有人认为是“低头数小钱”、还是“抬头看大钱”的博弈,更是一个景点与远方游客的情感交流。也有人认为是让凤凰古城是否封闭与开放的一个机会。

对此,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房山区2016年高三语文二模测试试卷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1.D(3分) 2.C(3分) 3.B(3分)

4.C(3分) 5.D(3分) 6.A(3分)

7.围棋文化围棋的魅力人机大战背后的隐忧(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共23分)

8.A(轻视)(3分)9.B(3分)10.D(3分)

11.D(3分)12.B(3分)

13.黄生如自料无力洗刷这种言谈,那姑且也就不宜去做古文。我对黄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说这些反话来激励他。(4分)

14.种植五谷,就要种得美满成熟。如果长得不熟,还不如田间的稊米、稗草。写作古文,如种五谷也要写得美好,不然还不如不写,写成如稗草般的文章,害人害已。作者引用这句话有对黄生写好古文的劝勉鼓励之意。(4分)

参考译文:

唐代用考试词赋来选拔人才,而韩愈下笔应试词赋感到十分惭愧。连词赋都这样,那些不如词赋的文章就可想而知了。但韩愈终究还是靠词赋中了进士,与那些看不起这种科目而不愿写这种文体的人相比是有所不同的。如今有看不起科举时文而不愿写作时文的,就是黄生。有人看着讥笑道:“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我替黄生回答说“从前管仲遇到盗贼,从中获得了两个人才。盗贼中尽管可以得到人才,但上官不必把盗贼作为用人的标准。”议论的人无话可说。

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也不敢说写古文的就足以阐明圣贤之道。但如果访问某个人,必然要问他的邻居,因为住得比较近的缘故。汉代、唐代的科举,因为离古代近,士子所做的古文,离圣贤之道也比较近。近,就容易有所得。宋代以后制艺渐兴,古文慢慢衰落了。士子既然不熟习制艺就不能做官,往往就费日月、耗精神,力争精通制艺而在当时有出路。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衰叹老了。

我喜欢黄生年纪很轻,志气很高远,不肯随从现在的风气,他对于古文该是可以努力向上而期望有成的。我又担心他家里贫穷,会因此影响他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他供应早晚的食物,又把书库托付给他,想帮助他实现志向。然后又告诉他说:天下有不做却比做了还好的,有做了却不如不做的。这没有别的原因,就看他做得成功不成功罢了。不做而不成功,这件事值得做的价值自然存在;做了而不成功,别人就会怀疑这件事本来就无法做,从此再也没有肯去做的人了。现在天下的士子都不做古文,你骗去写作,又怎么知道其他不做的人不含笑等待着呢?如果五谷长不熟,那么还不如稊米、稗子有用。黄生如自料无力洗刷这种言谈,那姑且也就不宜去做古文。我对黄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说这些反话来激励他。

三、本大题共4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15.C(3分)

16.①B项(运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3分)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分)

17.(共6分)

答案示例:《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概括的抗击金兵的辉煌过去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眼前功业未就,却已衰老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自己空有报国之志,但老而无成的悲愤。《哀郢》前三联以楚国昔日的兴盛与今天衰落败亡进行对比,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叹,揭示出历史发展之无情。

《书愤》以“塞上长城”的典故,表明诗人立志捍卫国家,扬威边地;又以“出师一表真名世”用典明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追慕先贤的业绩,叹息南宋朝廷中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之人,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气愤和一腔郁愤的爱国之情。《哀郢》的尾联以“灵均恨”典故,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忧国之心不老之情,诗人与屈原经历相似而产生强烈共鸣,怎不“志士千秋泪满裳”?总之诗人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18.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19.D(2分) 20.B(3分) 21.D(3分)

22.⑴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推诚相待,君臣投契(2分)。

⑵在政治生活中获得自由,“为帝王师”,“平交王侯”,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或尽展雄才大略),塑造出完美的理想人格(2分)

23.(共6分)①诸葛亮保持着一种在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建立以后人们丧失已久的“择主”的权利,主动选择“明主”(2分);②诸葛亮主动选择了失败,对失败命运有清醒认知(2分);③他不断地考验自己的能力、意志、道德和信念,充分表现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风范(2分)。

24.(共5分)本文虽写的是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却并不散漫,作者巧妙第从“主动择明主”和“主动择失败”这两点展开评述(2分),层层递进,集中展现了诸葛亮所具有的从孔子以来儒家士人秉持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风范(1分)以及忠贞的性格特点(1分),最终得出了“诸葛亮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也是辉煌的;诸葛亮的功业是失败的,但也是不朽的。诸葛亮正是在悲剧的一生、失败的功业中,证明了自身的能力,锤炼了自身的意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发扬了自身的道德,塑造出让后人景仰的完美的理想人格”这一结论(1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略

26.(50分)略

2016年北京房山区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与解析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考模拟题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

相关推荐:

2016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海淀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与解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