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生物 > 高考生物试题

2015-2016江苏高考生物复习同步试题(带答案)

编辑:

2016-02-19

1.C 由题干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以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正确;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故与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D错误。

2.B 神经元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神经元的兴奋,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内K+外流有关,D错误。

3.C 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4.B 突触小泡的运输所消耗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A正确;神经元与其他体细胞一样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是由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的,C正确;突触小体产生兴奋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才会由突触前膜释放,D正确。

5.C 此题主要考查条件反射形成的相关知识。人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这一反射过程中,感受器位于眼球的视网膜上,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并不是神经中枢,C错误;在突触部位,兴奋传递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6.B 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没有受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7.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多个突触,A正确。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8.C 本题考查激素、神经递质作用机制方面的知识。神经递质、激素类物质如胰岛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当受到刺激时,会以胞吐的方式排到突触间隙。胰高血糖素能强烈促进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9.B 此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骨骼肌细胞一般有多个细胞核,A错误;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神经突触,也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B正确;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为神经末梢膜,突触后膜为肌肉细胞膜,二者表面积不同,C错误;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需要足够量的神经递质,D错误。

10.答案 (11分)(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1)依据a所在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可知,a为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由于Na+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c处即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所以此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包括痛觉、热觉、冷觉等;内脏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由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先起作用;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1.答案 (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解析 (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由于感受器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不同强度的刺激引起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不同,刺激越强,电信号频率越大,故不同强度的刺激会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受刺激后,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这可能是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受损。

12.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反射弧结构的知识。(1)由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呼吸肌(效应器组成之一)可推知:a、b、c、d分别为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屏住呼吸”过程是大脑皮层所支配的有意识的反射活动。(3)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杯状或球状膨大部分。神经元中短的突起为树突,长的突起为轴突。由图b知:神经元②的细胞体膜充当突触后膜。

13.答案 (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图示反射弧为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1)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实验设计思路: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从该点两侧观察反应。结合图示信息,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 观察到图示刺激点左侧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刺激点右侧的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需跨突触检测,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进行单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完成,易受药物影响。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推测其原因是神经递质传递受阻。结合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其传递受阻有两种可能,一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二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14.答案 (16分)(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④ (2)突触间隙 电位 乙酰胆碱酯 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及记忆等相关知识。(1)由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检测a推知,以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所用的时间为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④组到达原平台水域所需时间最长,说明该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递质ACh发挥效应后,在AChE即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酸,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活性。(3)题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E活性越低,ACh水解速度越慢。(4)在水迷宫实验过程中,短期记忆若不重复强化就会被遗忘,因此需要通过重复训练,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才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2015-2016江苏高考生物复习同步试题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生物试题栏目。

相关链接

2016届江苏高考生物复习提升试题(带答案) 

江苏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试题(带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