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1
考试内容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一、质点的运动
内容 要求 说明
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
2.位移和路程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t,s—t图,v—t图
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v0+at、s=v0t+ at2、v2-v02=2as,v-t图
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8. 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
9. 平抛运动
10. 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公式
I
II
II
不要求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名师解读
质点的运动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位移、速度、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规律,s-t图象、v-t图象的应用。本部分知识经常与其他知识点如牛顿定律、动量、能量、机械振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知识综合出现在计算题中,近几年的考查更趋向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同学们复习时要在扎实掌握本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知识点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与牛顿定律、电场和磁场相联系的综合问题更要引起重视。本部分还多涉及到公路、铁路、渡河、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的知识。
样题解读
【样题1】(2011届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高三联考)河水的流速随离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1-1(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1(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
图1-1
A.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100s
B.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
C.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m/s
[分析] 由图像可知,河宽d=300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3m/s保持不变,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船头应始终与河岸垂直,B项正确;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t=d/v1=100s,A项正确;由于河水的流速随离河岸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合运动是曲线运动,C项错误;由图甲可知,船到达河正中央时水流速度最大v2=4m/s,此时合速度 =5m/s,D项正确。
[答案] ABD
[解读]本题涉及到位移、速度、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重在考查考生对小船渡河问题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要求。这类题要从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入手,理解最短时间渡河时所用时间与水流速度无关。考生容易受图甲中水流速度变化的影响而无从下手。
【样题2】(湖南省高三年级八校联考)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的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图1-2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位置的是
[分析] 设小球1经时间t落地,则小球2、3、4的下落时间分别为2t、3t、4t。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得 , , , 。 ,设图中每一层高度为h,则 , , , ,C项正确。
[答案] C
[解读]本题涉及到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运动规律等知识点,情景新颖,重在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要求。解题时要先将题中的时间信息量化为t、2t、3t、4t,再代入公式处理,再将结论与图形建立联系。
【样题3】(山东临沂市高三期中考试)若从砖墙前的某高处使一个石子由静止自由落下,用照相机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1-3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AB。已知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0.015s,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试估算这个石子是从距离位置A多高处自由落下的?(g=10m/s2)
[分析] 石子在曝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由于曝光时间很短,可近似将此速度看成是石子运动到A时的瞬时速度,取g=10m/s2
由
解得 。
[答案] 3.2 m
[解读] 本题涉及到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自由落体、匀变速运动规律等知识点,重在考查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要求。解题时要理解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等于瞬时速度,再利用匀变速运动公式求解。
【样题4】(上海高考题改编)若以固定点为起点画出若干矢量,分别代表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则这些矢量的末端所形成的轨迹被定义为“速矢端迹”。由此可知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矢端迹是线段
B.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矢端迹是射线
C.平抛运动的速矢端迹是抛物线
D.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矢端迹是圆
[分析]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根据“速矢端迹”的定义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矢端迹是点,A项错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大,方向不发生变化,其速矢端迹是射线,B项正确;平抛运动的速度水平分量不变,其速矢端迹是竖直向下的射线,C项错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其方向始终与半径垂直,其速矢端迹是圆,D项正确。
[答案] BD
[解读]本题涉及到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知识点,重在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考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创新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和“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要求。选项中将速矢端迹与运动轨迹混在一起,分析时要先将选项中的运动中速度矢量画出来,并平移到运动起点,再画出速矢端迹,才可判断正确答案。
标签:高考物理复习指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