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22
(2)文章开头说:“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可能有点粗糙”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该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含义(1分):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从大的方面看是有道理的,但从具体局部看还有许多不准确、不合理的地方。(1分)理由(3分):二者相同的地方是对三国群雄的看法和回归自我的追求。(1分)不同的地方有:时代不同,几乎是两代人;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本真、自然,有点故意和表演;(1分)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真正彻底放达,过于依赖,过于在乎他人视线。(1分)作用(2分):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有人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的看法,(1分)总领本段(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一句是本段的总领句,总领本段的内容,所以该句下文的内容就是对这一句的阐释,解释含义和阐释理由时均可依据该段文字进行分析。关于其作用可从它作为一个总领句的角度去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5分)
【答案】魏晋名士没有得到安静,也就没有找回自我去处,或者当众而死,或者重返仕途。(2分)屈原、司马迁得到过被迫的安静,身处安静,但心仍惦念朝廷。(1分)安静使陶渊明彻底回归自我,身心解放,数百年后成为中国文化高峰。
【解析】
试题分析:通览全文,本文的四、五段介绍了“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根据这两段内容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作者在文末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的高峰”。从古到今很多文人都喜欢成为“土坡”,不愿成为“被遮盖数百年之久的高峰”。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可批评民众的短视帮助造就平庸;也可评价文人,赞赏那些能安静坚守终成大家对民族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可批评那些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终致平庸乃至留下笑柄的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 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 “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国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宫归隐。
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上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答案】C 3分B 2分A 1分。
【解析】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哪些?(6分)
【答案】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少有大志。②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努力。③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每条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文本中的叙述: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①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②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③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本题回答,注意从“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等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文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满花香的所在”?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
【答案】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观点2分)①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才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②陶渊明所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它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③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执着名利,也应该尝试在山水田园中体味人生的大美。
【解析】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第卷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②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③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
④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⑤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⑥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
④③①②⑥⑤B.④⑥②③①⑤C.⑥②④⑤①③D.⑥②③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为语言连贯性考查,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本段文字说理意味很浓,学生可以先找到句和句之间的关联,再确定整体之间的关系。⑥总起,“然而”语意发生转折,将⑥和②连到一起;③中提到“一切可能性”,应放在②后;①中“但”意思发生转折,放在③后;④说“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是顺着①而来;⑤“于是”紧承④中的“牢不可破的家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5分)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答案】示例: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信息完整3分,句子间逻辑关系正确2分,不是单句不得分。)
【解析】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下面是《诗经•君子于役》中的诗句,刻画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心理,写得天然质朴。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任一修辞,将其扩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不超过60字)(6分)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注:埘,鸡舍)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晕染了天空。嬉戏了一天的鸡儿们疲倦了,伸伸懒腰,展展翅膀徐徐地进了鸡舍;牛儿与羊儿们吃饱了,流露出满足的神情结伴回家。(写出基本“意境”给2分,运用修辞给1分,语言流畅、优美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扩展语句题型。扩展时要注意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语句的文采性,要做到语言流畅、词藻优美。另外要注意字数限制,不要超过。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6学年高考语文同步基础提升检测(含答案)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语文试题栏目。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