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3-05-06
【摘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讨论招生工作重大事宜。具体详情请看以下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为保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院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职招生工作。
第二条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三条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院概况
第四条 学院全称: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代码:13389
第五条 学院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大学东路689号 邮编:253034
第六条 学院办学层次、类型:国办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院校
第七条 学院批准成立的时间及荣誉称号:我院是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近年来,学院先后以优异成绩荣获山东高校“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确定为“科学发展观宣教基地”;被山东省经贸委、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企业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被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确定为培训基地。2007年12月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8月、2012年12月先后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9年12月高质量一次性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2010年,我院顺利通过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平安校园”建设评估,成为山东省第一个通过“平安校园”评估的高职院校。在2010年大众日报和大众网开展的山东省“十佳求学高校”评选活动中,我院被评为“就业前景十佳高校”。2011年9月,在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山东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并一次性高质量通过评估。2009年以来,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全省非师范类院校专科层次毕业生就业率综合排名中,我院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
第八条 基本情况:
★学院品牌
我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高职(专科)层次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以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兼顾预备技师、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培训任务,是融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级技工教育为一体,培养高素养、高技能“双高”人才的新型高职院校。
★地理环境
学院座落在具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的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120亩,规划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总预算投资4.4亿元。建有高标准教学楼、实习实训楼、图书信息楼、体育场、学生公寓、餐厅等。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幽雅,文化气氛浓郁,是莘莘学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理想园地。
★办学条件
学院装配高标准实验室、实训室150多个,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50多个,先后建成了数控机床、综合机械加工、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汽车维修等实训中心,建有实习工厂和汽车驾驶学校,其中机械数控、电气电子、汽车工程实训设备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级实习基地标准,实验实训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
★师资力量
我院现有教职工863人,其中专任教师50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169人,正、副教授156人,讲师181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2%。聘请省内外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人员212人担任客座教授。有一支总体素质好、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训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 办学理念
学院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秉承“崇德尚能,至和图新”的校训,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为方向,培养高素养、高技能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学院把校企联系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提出坚持“两个不动摇”的办学思路,即“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企业合作办学不动摇,坚持强化实习实训教学不动摇”。联合企业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目前合作企业已达269家,其中全国500强企业55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78家,使校企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为企业订单培养高技能人才,毕业生有稳定的就业渠道,实现了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标签:高考招生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