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策

实施教育规划纲要5周年报道:深水突围 改革创新

编辑:

2015-12-18

回应社会关切向痼疾动刀

 从涉及每个家庭最切身利益的事情破题,让老百姓体会最深的教育变化

“免试就近入学,轻轻松松上了家门口还不错的小学,挺好!”北京市海淀区李女士的儿子要上小学了,苦于没关系、没门路,李女士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焦虑。结果北京市以首次启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服务系统为契机,对学生信息实行封闭化管理,全方位堵住“条子生”“共建生”,让和李女士情况类似的家长吃了“定心丸”。

这是发生在2014年的一个极为普通又具有代表意义的故事。“免试就近入学”成为这一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关键词。小升初一直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重点大城市,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尚不均衡,调整需要时间,利益需求多元,仍不同程度存在“择校热”问题,义务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受到公众诟病,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不利于和谐稳定。

2014年伊始,教育部就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提出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合理划定招生范围等10项规定。随后,教育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叫停19个重点大城市的招生乱象,当年就取得阶段性成效,厦门、大连、宁波等地基本实现就近入学;沈阳市主城区在部门行风评议中提升到前列;北京市当年“择校热”大幅降温,就近入学比例小学为93.7%、初中近77%,向全社会传达了力克择校顽疾的决心和魄力。

向痼疾动刀,从教育最棘手、最热点的问题入手推动改革,从涉及每个家庭最切身利益的事情破题,这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5周年以来,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的教育变化。攻坚克难,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凡顽疾,必然陈年累积,集结各方利益,打破固有格局,重建更公正、公平的秩序,冲破的不仅仅是观念,还有体制机制的阻力。

同样,“入园难”“入园贵”等热点问题,屡屡刺激公众神经。“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公立园靠关系,私立园靠票子”,绝不是调侃。“帐篷、行军床、长长的队伍,200多名家长在一家公办幼儿园外长达九天八夜的安营扎寨,只是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入园名额……”类似报道时常见诸媒体,这背后是由“入园难”引发的焦虑。据统计,2009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86%。学前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短板。2010年11月,为了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从2011年起,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八大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截至2014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5%,比2009年提高19.6个百分点。“入园难”在全国初步得到缓解。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瞄准的目标是未来3年全国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014年,发生被称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之变”。2014年9月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等五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改革的诸多内容旨在改变考试招生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4年底,相关配套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公布,旨在打破“唯分数论”,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转向关注“活生生的人”。《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对社会发布,自主招生改革“大动作”频出,高考加分进一步瘦身,再次彰显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公平、科学内涵。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破除顽疾,如同鲇鱼,激活一池春水,带动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更加理性、回归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生态环境。

标签:高考政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