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5-05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程,也是一个民族兴亡的关键。精品小编准备了高考政治复习指导,希望你喜欢。
一、全国新课标卷综述
(一)考试内容的范围及所占分值比重
1. 考试内容的范围
必修课程1—4的全部内容
2. 考试内容4大板块所占分值比重
经济生活30%,政治生活24%,生活与哲学30%,文化生活16%。
(二)题型、题量及分值
选择题12题,每题4分,共48分;综合题2题,共52分。合计100分。
1.客观题
(1)双项组合选择题:如:全国新课标Ⅱ卷2013年有9个,2014年11个,2015年9个。对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2)全国新课标卷话题范围更广,考查的时政、生活、人文点更多。
(3)理论性错误题肢的数量。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9个。全国新课标卷理论性错误题肢更少,要求考生要更多地从是否符合题意的层面作判断。
(4)知识化表述题肢的数量。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2个。全国新课标卷知识化表述题肢少,藏理论于说事之中,对考生的知识理解程度要求高。
(5)解答须依托时政或生活常识的题目数量。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12个。全国新课标卷要求考生有更加完善的知识储备,不能只管书本知识。
2.非选择题
(1)阅读量: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材料共930字;201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890字;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665字。
(2)试题形式:
材料形式:全国新课标卷基本是纯文字的形式出现;全国新课标卷是单一的问答式。
(3)开放性试题:全国新课标卷近几年都有开放性试题,一般命在文化、哲学、政治三个模块中的一个模块上,包括提建议、写广告词或发言提纲、辨析观点、批驳行为或观点等。
(三)试卷结构
全国新课标卷:历史、政治、地理三科按选择题、非选择题整体排序。政治选择题是12~23题,非选择题两道大题38、39题,通常设有5个小问。
二、普通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特点分析
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试题稳中求变,注重基础知识;聚焦社会热点,突显核心价值;立足问题立意,强化能力导向;突出学科品质,体现课改理念”具体如下:
(一)试题稳中求变,注重基础知识
如:2015年全国Ⅱ卷,在试题结构、试题类型、各题型和知识模块所占分数比例基本未变。但选择题顺序有所调整,文化生活由19题变为20题,这对按固定套路来训练的考生来说有点问题,稍不留神,可能出现失误。计算题重新出现,如12题对收益率的计算和判断,理财是应该考查时政热点,但融合了计算对文科生来说就是难点。公司、宏观调控、投资等问题虽然常考,但2015年更注重细节,审题的难度加大,当四个选项都正确时,和题目材料契合度就很关键。老点新考,老资料新用,角度新,问法妙,如15题对电力价格下调建议的恰当理由,22题苏轼《琴诗》的理解中的哲学关系的描述。选肢间的不平衡,迷惑更大,判断更难,曾一度的追求四个题肢的一致,字数,表述都相同很为风靡,2015年完全不同,几乎所有题肢都参差不齐,感觉不按常理出牌,打破了人们心中的思维定式。
2015年考查的知识点大多在近几年高考中反复出现,侧重对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未变,核心考点不回避。如,13题“市场与宏观调控”、15题“价格变动的影响”、16题“基层民主建设”,17题“依法治国”,20题“文化交流”,直接考查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21题“辩证法的矛盾与发展”、22题“联系的观点”,23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39题“意识的能动作用”等,则突出考查了学科的主干知识。
(二)聚焦社会热点,突显核心价值
2015年政治高考题选用了大量时政材料作为试题情境,众多热点,竟相绽放。如:12题“投资与理财”、14题“存款保险制度”、17题“司法体制改革”、19题“我国的外交政策”、21题“经济新常态”等等,尤其是西藏、宗教问题出现在考卷上,这类敏感问题已多年不曾谈及,更为突出的是依法治国和抗日战争两大时政热点出现在主观题中,不回避热点,突出考查热点社会问题成为2015年考题的显著标志,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试题素材的选择上突显核心价值观,发挥政治学科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导向功能。价值取向鲜明,贴近现实、紧扣时代、反映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成就,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如:20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导学生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21题“经济发展新常态”, 38题税收法定原则,39题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请对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加以批驳”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不仅能够体现学科特色,传播“正能量”,而且将最新的时政内容与德育功能相结合,突出试题的思想性与时代性。
(三)立足问题立意,强化能力导向
试题的设问有思维力度,答案的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能力立意十分明显,注重考查学生利用材料信息、分析和阐述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使材料、设问和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要求学生不仅看到生活现象的表象,更要去探究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原因。如14、17题单纯从知识角度扣文字信息获取两渠道都不能很好地发现答案。必须二者结合,甚至要打破头脑中固有的某些观念才能明确答案。
通过选用生活情境,要求学生以设问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依据,探究背后的本质,从而展现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如38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学生考试的感觉是较容易,答的比较顺,其实不然,这种时政材料运用中的考题主张考查主张学生分析,运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不是简单地考查书本知识,而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活用,变通,整合甚至创新书本知识。
(四)突出学科品质,体现课改理念
标签:高考政治复习指导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