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chenc
2011-03-21
第Ⅰ卷 客观卷(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某同学想临摹行书字帖,应选择下列著名书法作品中的。
A B C D
2.“它打开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观念……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这里的“它”是指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3.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某人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宣称“试看将里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他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梁启超 D.胡适
4.“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的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 导弹、核弹
5.一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数量众多,描绘了金钱社会的人情百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他是
A.巴尔扎克 B.伏尔泰 C.拜伦 D.列夫•托尔斯泰
6.梭伦改革中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个阶层获得的利益最多
A.贵族 B.平民 C.奴隶 D.工商业奴隶主
7.梭伦改革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它不包括
A.用法律途径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
B.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
C.关注下层平民利益的价值观
D.收回萨拉米岛
8.(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亲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9.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10、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1.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文作者所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是
A.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吏治 C.增加政府收入 D.提高军队战斗力
13.《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反映的现象说
A.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自重以抗中央
B.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
C.北宋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
14.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伽利略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亨利八世
15.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D.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6.“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基于这一思想,阿里改革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17.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
B.阿里以强势手段开放学习使埃及走向近代化,摆脱数百年的停滞
C.阿里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阿里统治政权时间较长,是埃及历史上唯一一人
1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可以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19.之所以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
A.它改变了农奴的政治地位 B.它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C.它是农奴主领导进行的 D.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20.充分显示幕府统治危机的事件是
A.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 B.1853年,佩里叩关”
C.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的签定 D.1858年,“安政大狱”
21.“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22.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