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5-09-21
高中历史的学习和记忆一定要注意时间轴,以下是选修一专题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汉族对鲜卑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C.南北朝之间没有战争,人民生活安定
D.均田制的实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入境以来,压迫与剥削汉族民众,导致北方人民生活困苦,家破身亡,这必然激化汉族同少数民族的矛盾,而鲜卑族是当时的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故选B。
答案 B
2.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
解析 北魏太武帝在攻城时常常驱赶汉人作先锋,以减少鲜卑人的伤亡,故选A。
答案 A
3.崔浩是北魏名臣,他出身于汉族名门望族,后被鲜卑所俘,并受到重用,官职一再提升,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
解析 鲜卑族在扩大统治地区的同时,也不断学习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以巩固自己对广大人口众多、文化先进的汉族地区的统治,重用有才能的汉臣便是方式之一。
答案 C
4.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解析 史书称颂孝文帝时代“国家的纲常法纪得到肃明,有功必赏,有罪必罚,革除了旧的官吏谋生的方法,使当时的大部分官吏遵守法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孝文帝整顿了吏治,实行俸禄制,改变了过去北魏官吏以收取租调谋生的习俗,官吏有了合法收入,大部分官吏开始奉公守法。故选A。
答案 A
5.(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孝文帝迁都的借口是(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解析 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材料的意思是“孝文帝计划把都城往南迁,但害怕大臣们反对,因此要大举讨伐南朝。大臣们害怕同南朝打仗,因此同意定都洛阳。”可见孝文帝南征是假,迁都是真,故选C。
答案 C
6.496年,穆泰、陆瑞发动了平城叛乱,孝文帝派元澄、李焕平叛,下列对这场斗争的实质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应是( )
A.北魏社会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B.北魏新兴地主与鲜卑奴隶主之间的斗争
C.北魏中央政权与地方叛乱势力之间的斗争
D.北魏鲜卑族贵族与汉族士人之间的斗争
解析 孝文帝迁都后,原都城平城就成为保守势力的大本营,他们发动叛乱的目的是反对孝文帝改革,故他们之间的矛盾是鲜卑族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
答案 A
7.下图书法是魏孝文帝改革后大量学习汉族文化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刚劲有力、气势雄浑,这种直到今天仍受人们喜爱的字体是( )
A.柳体 B.颜体
C.魏碑 D.赵体
解析 A、B是唐朝柳公权、颜真卿创造的两种书法;D是元朝赵孟 创造的书法,故只有C符合题干,本题适用排除法。
答案 C
8.雅典规定只有具有邦籍的成年男子才算公民,女性不算公民,不具有公民权,明显歧视女性。中国古代也是如此,北魏的均田制规定( )
A.只有成年男子才能授田
B.15岁以上的成年男女都可以授田
C.15岁以上的成年男女都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D.只有鲜卑族女子才可以授田
解析 北魏的均田制规定,15岁以上的男女都可以授田,此外成年男子还要服徭役和兵役,故A、C、D都是错误的,应排除;北魏时15岁算是成年人,应选B;而题干前半部分只起误导作用,不涉及选项要求,应注意。
答案 B
9.孝文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改革不仅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他属于哪一个少数民族( )
A.拓跋 B.鲜卑
C.北魏 D.匈奴
解析 A是部落,不是民族;C是国号,也不是民族;D明显错误,孝文帝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故选B。
答案 B
10.北魏均田制的根本受益者是( )
A.农民 B.国家
C.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
解析 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北方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故选B;虽然农民受到的剥削有所减轻,但谈不上根本受益者,排除A;C、D明显错误。
答案 B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